Tag Archives: 天水圍醫療關注組

天水圍急症室啟用 首日198人求診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東方日報

日期:2016-3-16

報導連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316/00176_016.html

天水圍醫院急症室昨日首啟用,服務時段為朝八晚四。昨晨八時開門前,已有十多名市民排隊等候,據急症室系統顯示,大部分時段市民只需等約一小時即獲診症,整日求診人次為一百九十八,當中卅三名病人需轉送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留醫。不少求診市民憂慮八小時日間急症無法滿足需求,「如果半夜三更(唔舒服)點算?」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新急症室服務時間短,無法有效紓緩屯門醫院的負荷…

街工聯同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等民間組織三十多人,昨到天水圍醫院請願。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認為,屯院急症室經常「逼爆」,天水圍醫院僅八小時急症根本無助解決問題,「居民夜晚去邊度睇醫生?呢區連夜間門診都無,最後都係去番屯院。」他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廿四小時急症及住院服務。

<閱讀全文>

天水圍醫院開業 婆婆「求醫路」冇瓦遮頭 嘆馬路欠紅綠燈好危險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香港01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睇車呀!睇車呀!」身兼天水圍醫療關注組成員的街坊清早到達天水圍醫院門外,一行七、八人對住馬路好激氣:「條馬路好彎,又無斑馬線,車駛埋黎根本睇唔到!」由第一個區內屋邨天耀邨1992年入伙至今,天水圍人等醫院等了25年,新醫院今日(1月9日)終於落成啟用,但街坊的睇醫生故事卻剛剛正式開始:試想像你是一個85歲的婆婆,兩膝關節退化,右眼青光眼,從天恩邨步行至新醫院,還得擔心夜晚有事無急症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趟求醫路?

25分鐘路程無遮無掩 求醫路猶如長征

85歲的翁婆婆居住在天恩邨,她兩膝骨退化(骨性關節炎),行動較緩慢,步行至新醫院需時25分鐘。她須看骨科及眼科門診,以往睇腳時要跨區去屯門醫院,睇眼則定期到屯門置樂花園附近睇私家醫生,路程均需時一小時以上。現在天水圍醫院落成,應診路程減一半,她認為方便好多;但人在路上,不便的細節卻俯拾皆是。

「你哋後生,望落條路覺得近,我行得『摩』,行下要唞下。」翁婆婆首先要經過馬路穿過天恩商場,乘扶手電梯上一層穿過天橋後,再乘電梯落地面經過屋邨公園。途中,上落電梯不在話下,翁婆婆在橫跨商場入口時,往往需費力挨近門柱上落壆位,預防自己跌倒受傷。而路上遮陰設施不多,翁婆婆指屯門醫院的求診路雖然較遠,但有瓦遮頭,日曬雨淋也不怕,相反從屋邨走到天水圍醫院範圍就遮陰較少,翁婆婆說夏天唯有戴備水、毛巾和雨傘以備不時之需。

她坦言:「有醫院都已經好滿足。喺香港,慣咗啦,個個都係咁,有啲人手抱嬰兒晨早排隊睇醫生;我哋幾十歲又無工作,(遠征求診)好正常。」

醫院入口沒有紅綠燈的馬路 比虎口更危險

到新醫院門口,翁婆婆須橫過天壇街馬路,但馬路上並無交通燈,亦無斑馬線。患眼疾的翁婆婆只有左眼視力較好:「我矇查查,望落啲車一舊舊,應該整返個紅綠燈。」當中尤以醫院正門對出路段最為危險,行人橫過大彎位時,無法看清兩邊駛近的車輛,街坊們認為應加設紅綠燈。

馬路亦缺乏無障礙斜台,翁婆婆抵達行人路時要先挪高小腿,用手壓著路柱,慢慢穩定腳步再走上行人路:「整返個斜台就好啲。」附近地盤出入口舖設的鐵板不平,對長者亦相當不便。

新醫院暫無通宵急症服務 街坊仍需跨區求醫

規劃署推算天水圍區內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由2014年的25,800人增至2024年的48,600人,相信區內醫療需求未來仍有增無減。新醫院現今只提供部分「朝九晚五」的專科服務如內科及老人科、骨科等,翁婆婆希望醫院可盡快提供24小時急症及眼科服務:「好似便利店咁,開24小時,夜媽媽有事搭的士去到唔會摸門釘。」翁婆婆想要的醫院,是「就腳」、24小時運作且服務多元,像社區中的便利店,可以隨時求診。

不過新醫院急症室將於3月15日才投入服務,且只在上午8時開放至下午4時,目前為止尚未訂明什麼時候才有24小時急症服務;現時天水圍街坊要睇夜間急症,仍需跨區到屯門醫院或博愛醫院。由街坊及社工組成的「天水圍醫療關注組」在去年12月尾以網上及街頭問卷進行抽樣調查,訪問205位區內居民,當中近九成街坊認為8小時日間急症服務並不足夠,八成三人希望醫院可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關注組希望醫院清楚指出何時提供通宵急症室,並提供牙科及中醫服務。

天水圍醫院首階段不設住院 有市民促引入兒科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無綫新聞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天水圍醫院今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院方稱會視乎情況逐步擴展急症室服務。

新落成的天水圍醫院樓高十層,首階段開放的包括內科、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專科門診,亦提供腎臟透析、放射診斷科、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日間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並已聘請三百名醫護人員。

有病人家屬表示:「最好引入兒科,因為屯門醫院亦很滿,博愛仍暫時未有兒科。天水圍始終是住宅區,老人家和小朋友較需要服務。」

至於急症室,三月十五日起每日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提供服務,但未有住院服務。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梁兆隆表示:「醫院是得物無所用,你來到這裡,又要轉送到屯門或博愛醫院,但這裡只有一條車路,可能會更擠塞,反而寧願自行坐車到屯門或博愛,可能更方便、更快。」

院方指,會先逐步延長急症室服務時間。天水圍醫院行政總監楊諦岡指:「其實區內大部分市民需要服務都是在下午四至八時,我們下一個急症室階段運作到位後,人手亦有時,希望能將服務時間推展至十二小時,下一步希望推至廿四小時。我們要視乎每年有多少醫科畢業生,有多少醫護人手供應,才知道何時做到。」

院方仍未有開展住院服務的時間表,而將會提供的三百張病床會視乎需求及情況,再決定如何分配。

居民苦等已十年 醫院終淪為診所 九成居民認為急症服務不足 天水圍醫院無法滿足居民需要 「天水圍居民醫療需要問卷調查發佈會」 新聞稿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醫療關注組

居民苦等已十年 醫院終淪為診所
九成居民認為急症服務不足
天水圍醫院無法滿足居民需要
「天水圍居民醫療需要問卷調查發佈會」

從2007年起,天水圍居民一直力爭興建當區醫院。經十年努力,天水圍醫院終在今天(2017年1月9日)正式啟用,不過整個過程中,當局並沒有就醫院設施、服務等各方面作出任何公眾諮詢。政府消息指該院暫只能提供日間急症服務(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另外,政府一直沒有披露該院專科門診服務細節。直至近日,政府才指出該院將有內科及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在如此欠缺公眾諮詢及平等溝通,幾近閉門造車的情況下,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水圍醫療關注組為了解天水圍醫院能否回應到天水圍三十萬居民的醫療需要,在上年12月尾透過網上及街頭訪問向天水圍居民進行抽樣調查,最終訪問了超過二百名居民。在發佈會的尾聲,街坊們到天水圍醫院貼上自己的心願到展板上,希望其願望能盡快成真。

調查發現近90%受訪者認為天水圍醫院的日間急症服務(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並不足夠,而超過80%受訪者表示希望天水圍醫院能有二十四小時急症。亦分別有37.8%及31.7%受訪者希望天水圍醫院能有牙科及中醫。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梁兆隆指出,天水圍醫院滿足不到大多數居民的醫療需要,估計當醫院正式啟用後,仍然約有七成以上市民需要到屯門或博愛醫院求診。他呼籲當局提供落實「二十四小時急症服務」的時間表,並建議在半年內要推出此服務。

天水圍醫療關注組成員何女士說︰「現在必須選擇時間來患病,在下午四時後千萬不要病,不然又要回到屯門求診。」天水圍醫療關注組亦指香港的牙醫服務十分欠缺,但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於牙科卻有極大的需求,希望天水圍醫院可以有全面的政府牙科服務,並建議把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由關愛基金資助轉成政府恆常的資助項目,並建議放寬年齡限制至65歲。

另外,天水圍醫療關注組亦建議政府可以為中醫服務提供補貼,讓中醫收費變成昔通科門診的收費差不多的水平(即大約四十五元)。這樣可以為普通科及骨科等其他醫院服務分流,減輕天水圍醫院,甚至整個新界西醫療聯網的醫療壓力。而補貼藥材必比補貼中藥來得便宜,中醫更有很多不使用藥來醫病的方法,例如針灸,因此必能減少其醫療成本。在天水圍醫院推行中醫服務不但回應到居民需要,更能減輕西醫的醫療壓力,又能節省成本。

15871457_1689349274424587_4418235613538260300_n

天水圍醫院今起分階段應診 急症室三月啟用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Now新聞台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天水圍醫院今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醫院暫時只提供日間專科門診;急症室要到三月中才啟用,初期只提供八小時服務,而住院服務未有推出時間表。

新落成的天水圍醫院位於天水圍天壇街,天瑞邨和天華邨之間。

醫院首階段會在星期一至五的朝九晚五提供非緊急服務,包括內科及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亦有腎臟透析和放射診斷等日間服務,目前已接收二千名病人預約。

至於急症室要等到三月十五日才啟用,初期每日只提供八小時服務,會分階段延長時間,何時有廿四小時服務則未有時間表。而目前醫院也沒有住院床位,至於何時推出同樣未有時間表。

有附近居民表示,覆診較以前方便,但希望盡早有廿四小時急症服務。

有關注天水圍發展的團體促請院方在九月開展24小時急症服務。

院方預計急症室啟用初期,每天大約會有三百名病人求診。消防處會安排足夠救護車轉送有需要住院,例如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到屯門或博愛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