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種植培訓班及義工小組》

《社區種植培訓班及義工小組》

editor No Comments

圖像中可能有一人或多人和文字

《社區種植培訓班及義工小組》

「民以食為天」,一餐飯不但可以安撫心靈,更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食以農為本」,食材的來源和質素同樣重要,善用社區 #閒置土地,種植新鮮時令及 #有機食材,做出一餐好飯。

今個秋天,我們將舉辦一連8堂的社區 #種植培訓班,內容除了讓大家認識社區、土地和食材之間的 #永續 關係,也會讓大家共同規劃社區內的 #可食地景。在農夫導師的協助下,於社區中實踐 #有機耕作。無論有否 #種植 經驗,只要你對大自然謙卑,歡迎加入。

課程內容:認識 #永續樸門 設計 | 認識時令作物 | 改善泥土 | 堆肥種類及實踐 | 繁殖、留種、盆栽種植 | 設計香草園

此外,社區種植培訓班完結後,每星期六都會有義工小組聚會,內容包括:認識 #永續生活 理念、學習及交流種植技巧、共同耕作、共享農作成果、推廣 #家居種植 等。

2019年10月起
26/10、2/11、9/11、23/11、30/11、7/12、14/12、21/12 (逢星期六)
上午10:00-下午13:00
集合地點:天悅邨悅貴樓地下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
費用:全免(由天悅邨管理諮詢委員會資助)
對象:天水圍居民(天悅邨居民優先)
查詢:3482 0654/5122 5524 (JO)
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OoWg16NaqarfaBCpmxMjYCYHNvBiXOxcOdphv3Fb-Eynscg/viewform

永續農業導賞 及 Farm-to-skin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如果你想:

  • 認識永續農業
  • 經歷和土地重新連結
  • 以種植建立社區關係
  • 支持本地食物生產
  • 善用自然資源愛錫身體

女人心聲:社區音樂和性別劇場

editor No Comments

🎼【女人心聲:社區音樂和性別劇場】🎼
Who cares about the carers?
取材自真人真事,透過性別劇場和社區音樂演出,述説不同年齡婦女照顧者故事

💃【越半心聲社區音樂】
一班中年婦女創作歌曲,訴説更年期、作爲家庭主婦的苦與樂。
“簡簡單單揾返自己,無人應該係一部機器”
“作一首歌送比自己,我想去場旅行帶住自己,我想跳隻舞擁抱自己”

💃【越半心聲性別劇場:女人40+】
40+婦女真人真事改編,照顧者經歷病痛,經歷歲月的人生百味 ,女性獨一無二的身體話語

👯【MISS ME】
一班媽媽在照顧家庭和子女的時候漸漸失去了自己;在唱歌的過程也很想念從前的自己,並且開始了唱作歌曲的旅程。
媽媽透過唱歌釋放自己,把難以啟齒的感受唱出
從陌生拘謹,到放鬆身心
身體跟著拍子隨意擺動
在音樂裹找到安慰及成功

▶️日期︰2019年2月23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07:30-09:30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天臺
▶️票價:$80, $160, $480
📝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ls08h8Fcu-h9oimG55-kKfOYEg5JlSeuXDn9IWZCMhk/edit

🎬Trailer: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Jin40ovCmTrlu74-0LjYddvx2NGqI7Jp/view?usp=drivesdk

 

【影片】我們的2018

editor No Comments

生活看通識﹕回收剩食 處理廚餘

editor No Comments

電郵安全啟事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自主社區實踐計劃」的電郵(permatsw@gmail.com)早前懷疑遭到入侵及竄改登入權限,現已復修,即日起如常運作。

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 34820654 或電郵至tswnetwork@gmail.com與本會聯絡。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2018年9月18日

【天水圍2.0.三】託兒中心不足 基層媽媽崩潰曾想與子女一鑊熟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香港01 社區專題

報導日期:2018-0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母親站在窗邊,眼神渙散地游離在屋外,背後伴隨着嬰兒的哭鬧及女兒的叫聲。當下的哭叫聲淹沒了她的理智,繼而想將嬰兒及女兒往外一丟,結束一切——這跟2007年天水圍發生的家庭慘劇前期情節相近,也是阿霞的親身經歷。

撰文:柯詠敏 攝影:鄭子峰

【天水圍2.0.二】90後師奶窒息人生 400呎窩居一家七口困獸鬥

天水圍自2000年起發生連串家庭慘劇,政府於10多年間於區內興建休憩設施,增加社福服務,「悲情」色彩恍似得以粉刷,但能否針對當區需要呢?「照顧一個大、一個細,全天候24小時都要工作。我只想有一兩小時喘氣、休息的時間。」阿霞的申訴尋常得如每個全職家庭婦女的心聲,但她們的苦處一直不被正視,長期累積下,釀成難以收拾的悲劇。

天水圍的託兒服務不足,令阿霞的生活及情緒陷入窘境。

天水圍的託兒服務不足,令阿霞的生活及情緒陷入窘境。

阿霞每星期都期盼着星期三的到來,因為這天她可以到樓下參加由民間組織舉辦的音樂課,學習唱歌技巧及樂理,好讓她學習寫歌。約40歲的阿霞常把長髮撥至左肩,說話溫文有禮,臉上總是掛着微笑。她說,現在生活離不開音樂,無論沖涼、切菜都會哼着歌,有時會盡快做妥家務,空下時間來作曲寫詞。「相夫教子不是我夢想,天天被瑣事追逐活着的一天」—《女皇》。阿霞還寫劉曉波、寫朋友的婚姻,也寫自己從低谷走過的故事—五年前,阿霞因照顧小孩的精神壓力過大而患上抑鬱症,多次想過殺掉一對子女繼而自殺。

 

旁人難以明白為人父母怎能忍心傷害兒女,但阿霞明白家庭慘劇非朝夕形成,而是由一點接一點的不幸串連而成。她的不幸,可由上水搬進天水圍說起。2013年,阿霞跟丈夫及八歲的女兒搬進天晴邨後懷上了兒子。她說,得悉懷有第二胎時,曾到家計會排期流產。「當年大女兒出生後情緒很差,加上預計到第二個所花的錢更多,就打算唔要;但家計會排的日期過了可以做流產手術的階段,最後就沒有做了。」兒子留了下來,但幸運的日子沒有隨之而來。「大女兒在上水有申請『社區保姆』,但來到天水圍就要等好耐,找不到人照顧細仔,所以,我最後要辭工全職湊仔。」

緊急託兒一兩日 需輪候一星期

「社區保姆」是社署撥款資助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轄下的服務,全港只得16間非牟利機構營運,元朗區僅得天水圍婦女聯合會提供服務。「社區保姆」由受訓的義工組成,可託管初生至九歲以下的幼童於義工家中,收費每小時18元。阿霞憶起,在上水申請「社區保姆」服務時,甚少需要輪候。那時,她從事珠寶銷售的兼職工作,「社區保姆」則每天接送女兒放學,直至她放工回家。

搬進天水圍後,阿霞發現這裏的「社區保姆」資源甚少,難以申請。「緊急想託一兩日,要等成個星期,如果長期託管,則要等兩三個月。」當時丈夫即將轉工,阿霞希望不用辭工以繼續維持家計,但長久的等待教她心急如焚。「我都有排婦聯的『中心託管小組』,但都沒有位,(小組)名額都不多過十個。」

在天水圍申請「社區保姆」前,阿霞曾嘗試尋找區內由政府資助的育嬰服務。「當時我仲未生,就打電話去排,但對方跟我說不用排,因為一定沒有位。」阿霞苦笑說。據社會福利署資料,天水圍僅有一間幼兒中心提供0至2歲的幼兒日託服務,名額只得64個。阿霞難以從政府及非牟利團體得到援助,加上家人居於內地無法前來支援,她唯有放棄工作,獨力照顧兩個子女。

政府及社福機構的援助網承載不了阿霞的需要,令她陷入另一個困境—飽受照顧兒女的精神折磨。阿霞說,年輕時想過當單身貴族,享受獨個兒到不同城市打工。然而,家庭生活把她困在籠子裏,跟自由世界隔絕。她左手從高處滑下來說:「生大女後情緒跌到落谷底,細仔出世後更跌無可跌。」她頓了一頓,笑着搖頭說:「細仔出世後那兩年,是我人生中最難過的日子。我都不知怎樣捱過來。」

 
天水圍是否不再悲情?現實是阿霞曾因照顧小孩而患上抑鬱症,多次想過殺掉一對子女繼而自殺。

天水圍是否不再悲情?現實是阿霞曾因照顧小孩而患上抑鬱症,多次想過殺掉一對子女繼而自殺。

湊仔情緒推向臨界點 曾動輕生念頭

縱然阿霞早有第一胎的經驗,但大女兒於內地出生,三歲前大多由媽媽照顧;如今要獨自面對兒子,令她的壓力倍增。她憶起,兒子每隔兩小時就開始哭叫。即便是凌晨,阿霞也要爬起來哺乳。整晚身軀徘徊在半睡半醒之間,但早上的鬧鐘一響,她的眼皮還未撐起,就要催促女兒吃早餐上學。阿霞接着利用女兒上學的時間買菜做家務,其間還要照顧不斷哭喊的兒子,毫無休息時間。「返工都有得放工,但湊仔真係24小時都要開工,真係人都癲。」阿霞語氣急速地說。

兒子出生兩年以來,阿霞每天猶如活在永無休止的車輪戰之中—安撫完兒子吃奶後,轉個身子就要督促女兒做功課,二人更會因爭玩具而不停叫喊,這種種逐漸將阿霞的情緒推向臨界點。「有次在廚房切菜,他們在外面不斷嘈,我就不知不覺愈切愈大力,一路劈一路劈。我回個神來,就立刻將把刀拋低。」旁人看見虐兒新聞多會嚴厲斥責父母,阿霞卻別有體會。「我好明白點解有些媽媽會傷害小朋友。當你要獨自面對的時候,會覺得沒有出路。」又一次,阿霞站在窗邊望着遠方,理智被家裏的嘈雜偷走,突然想了結眼前的紛亂,「那一刻想將對仔女掉出街,真是剎那的念頭,幸好當時醒一醒,我就跟自己說『唔得,要離開窗邊』。」她形容,那刻的感覺就像胸口積壓着一大股悶氣,不知可以往哪裏釋放——跳下去,彷彿是唯一的解脫。

阿霞的精神及情緒逐漸破碎,丈夫看在眼內,卻沒有施予援手,反而時常連聲埋怨,令她覺得自身的努力沒人認同。丈夫的脾氣火爆,看見家裏不順意的事情先是埋怨,後來才會協助。「他放工回來看到屋企很亂,會先怨你點解唔執,罵完一大輪先會幫手。但當你要睇住對仔女,又聽到這些說話,就會想咩都唔理,走咗去。」

然而,阿霞在天水圍沒有朋友,又能往何處逃呢?當下她終於致電給居於河南的媽媽,請她來香港幫忙。「我覺得自己真的撐不住了,媽媽斷斷續續幫了一年。她來了之後,起碼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即使只有一兩個小時透透氣,已經好足夠。」

 
「師奶」要全天候照顧家庭,壓力無處釋放。

「師奶」要全天候照顧家庭,壓力無處釋放。

逃家兩小時 在活動中重生

家庭主婦將時間全都投放在家人身上,自身的生活與家庭早已難以分割;但於阿霞而言,兩小時的逃脫,足以讓她重拾破碎一地的情緒。2014年,阿霞看到居所樓下的民間團體組織婦女討論天水圍的婦女權益及託兒服務問題,她希望分享自身的經歷,就加入小組。聚會每兩星期一次,每次兩小時。十多個婦女聚在一起,左一句討論現存服務不足,右一句數數老公不是——議題嚴肅,但氣氛輕鬆。

阿霞豎起三隻手指說:「有三樣嘢拯救了我,一是媽媽,二是音樂,三就是這個小組。」阿霞初時抱着暫時逃離家庭的心態參與小組,過程中認識到不少朋友,更找到自我的價值。「以前在意物質,常常想『幾時買到樓』,但現在的重心就放在社區或婦女權益議題上,關於物質的事情都看淡了。」

阿霞的眼光,由數百呎的屋子擴闊至整個社區;她的生活除了買菜湊仔外,也會參與遊行以及跟議員見面。去年,小組爭取到低收入家庭津貼增設照顧者津貼,令她們甚有滿足感。「覺得真是幫到自己幫到人,但同時也認為,照顧者不應該以收入劃分。為何基層的照顧者才能申請津貼呢?當初,我是因為沒有託兒服務的支援才被迫放棄工作,成為低收入家庭的一群。」阿霞多次強調,跟留在家中照顧孩子相比,她更喜歡上班。自兒子達入學年齡後, 她就找了一份兼職來幫補家計。

籲調整政策 正視託兒需要

回到故事原點,阿霞的問題源自社區缺乏託兒服務,繼而家庭生計、精神壓力,以致夫妻關係猶如骨牌般重重倒下。本港的託兒服務一直為社會所詬病,為何天水圍的問題特別嚴重?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總幹事鍾婉儀稱,現時政府過度依賴輸入外傭解決託兒服務短缺的問題,但天水圍北的公屋過於密集,基層家庭較集中,很多育有幼兒的家庭難以負擔聘請外傭的費用。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位於天水圍北的六個選區的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約12,000至15,000元,而現時請外傭的規定最低工資為每月4,410元,即佔了收入約三分之一。

除了政府沒有正視基層家庭的託兒需要,非牟利機構也缺乏誘因去提供服務。鍾婉儀續說,現時天水圍「社區保姆」的服務僅由單一非牟利機構負責,源於託兒服務是「做一個蝕一個」,政府必須認真檢視現有政策並投放資源。「因為現時『社區保姆』是義工,不是工作。(機構)沒有完善的訓練系統,加上義工沒有太多commitment (承擔),有機會每次都會是不同義工,對幼兒的成長會有影響。」

非牟利機構缺乏誘因提供服務,也不能過度依賴外傭,於區內增設育嬰院似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天水圍的土地供應有限,只餘兩塊可作GIC用途的土地,這是否意味着託兒問題難以根治?鍾婉儀覺得社區本有資源應付需求,關鍵在於政府能否調整政策配合。她提到,香港可效法外國的做法,把住宅用房改為家庭式託兒中心。「因為公屋不能作商業用途,但面對託兒需求日增,政府是否要回應社會的需求,設計一些可行的辦法,例如調整公屋政策,限制每次託兒的人數;而並非單單依賴外傭就了事!」

 
政府如改善託兒政策,是否可避免慘劇發生?

政府如改善託兒政策,是否可避免慘劇發生?

【天水圍2.0.一】建三個泳池欠社福支援 資源錯配或釀新悲劇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香港01 社區專題

報導日期:2018-07-18

報導連結:請按此

提起天水圍,人們習慣聯想到「悲情城市」。不過,傳媒近年已減少以「悲情城市」形容天水圍,而且,隨着時間推移,這個新市鎮也以環境整潔、空間寛闊而吸引不少來自市區的人,這是否意味着政府投放的資源及措施行之有效,滿足了居民所需?

天水圍屬於第三代新市鎮,本來應汲取以往發展的弊端,加以改善,但歷史告訴我們,表面光鮮的天水圍不但沒有承接首兩代新市鎮的好處,更成為政府規劃的「白老鼠」,導致公私營房屋失衡、欠缺街道生活、私人機構壟斷等等,以致居民的生活成本高昂,而公屋比例過高的北部基層家庭埋藏着的炸彈也可能隨時引爆……

撰文:柯詠敏

自2000年發生連串家庭悲劇後,政府投放大量社福資源,並增加社區設施,但這確切解決民生所需嗎?(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自2000年發生連串家庭悲劇後,政府投放大量社福資源,並增加社區設施,但這確切解決民生所需嗎?(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影子長策會成員龍子維曾撰文指,第三代新市鎮因本地產業轉型,無法硬套1960年代自給自足的發展方式,反而形成一個個離市區甚遠的孤島,增加居民的出行時間,間接影響生活質素。2000年以來,天水圍發生一連串家庭慘劇,政府自此不斷於區內增加休憩設施及社福服務資源。今年,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也先後批出撥款,於天水圍北面興建游泳池及文物修復保存中心。兩者雖然都是利民設施,但是否市民最急切需要?

地區人士認為,這是局方「見血撒溪錢」或「頭痛醫頭」的緩兵之計,沒有正視民生需要。今日,天水圍的規劃來到終局,區內可用作興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土地寥寥無幾。當多年來的主流論述認為,規劃失敗是天水圍「慘劇」不斷的主因,政府是否依然一意孤行,無視惡果循環?

根據拓展署1998 / 1999年度的《天水圍 /  元朗發展計劃》所述,早於1998年政府已計劃於天水圍北興建泳池。新泳池佔地約23,000多平方米,除了附有四個泳池,毗鄰天秀墟旁空地及宏逸廣場均會發展成園景休息區及車路;但是20年過去,原為泳池的地方現已發展成社區園圃,多年來從未動工。

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成員巫啟航及唐健豐解釋,泳池拖延至今的主因,除了因為政府沒有做足全盤規劃之外,香港政治及經濟發展均有影響。唐健豐稱:「當年泳池是區域市政局的工程,(1999年)『殺局』後,社區設施需重新經立法會審議;加上金融風暴令政府陷入財赤,所有項目都要重新依照急切性處理。」計劃自1998年推出後,工程建議延至2006年才於區議會通過,兩年後才作公眾諮詢。然而,工程於十年間作四次修訂,每次均需時研究審批。直至今年1月,康文署終於向城規會申請於天水圍北107區興建游泳池。

 
天水圍的城市規劃自發展以來一直遭人詬病,低收入家庭及需要支援的人士過度集中,導致各種民生、社會問題陸續引爆。(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天水圍的城市規劃自發展以來一直遭人詬病,低收入家庭及需要支援的人士過度集中,導致各種民生、社會問題陸續引爆。(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綜觀元朗區游泳池使用情況,新建的泳池確實能紓解日漸提升的使用率。元朗區現時有三個公眾游泳池,包括元朗游泳池、屏山天水圍游泳池及天水圍游泳池。於2016年,三個泳池的總入場人數高達一百萬,比2014年增加約一成。面對元朗及天水圍的人口不斷膨脹,但元朗的綜合泳館數量已超出《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建議,而同屬元朗區的洪水橋新發展區則不會興建新泳池,換言之,將來三區居民的游泳需要顯然側重於曾被喻為「睡房城市」的天水圍。

根據該規劃準則,每 287 ,000人需擁有一個游泳池場館以及每區一個戲水池。以元朗區而言,若新泳池落成當然能滿足標準,但以天水圍約30萬的人口將有三座泳池,足以反映地區資源分配不均。巫啟航說: 「1990年代的建議來到2018年,是否仍切合街坊的迫切需要呢?游泳池重要,但不少街坊都反映更希望有街市;而政府的規劃概念仍然在元朗區填滿社區設施,導致天水圍的街坊要到洪水橋買餸,洪水橋的居民要到天水圍游水。」

巫啟航強調,泳池跟街市都是利民設施,兩者本不衝突。但天水圍可用作興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土地(簡稱「GIC用地」)已寥寥無幾,每塊土地均彌足珍貴。「天水圍北未有用途的GIC用地,只剩濕地公園旁的一小塊地,以及現作巴士車廠的空地。」唐健豐說。GIC用地欠奉,區內的民生設施欠周全,兩萬多平方米的用地僅用於興建游泳池,二人均覺得甚為奢侈,並建議當局考慮以興建綜合大樓取代原有方案。「現在經常講『一地多用』,但游泳池就正正反其道而行。」

 
巫啟航強調,泳池跟街市都是利民設施,兩者本不衝突。但天水圍可用作興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土地(簡稱「GIC用地」)已寥寥無幾,每塊土地均彌足珍貴。(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巫啟航強調,泳池跟街市都是利民設施,兩者本不衝突。但天水圍可用作興建「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土地(簡稱「GIC用地」)已寥寥無幾,每塊土地均彌足珍貴。(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利民設施考慮欠周全

游泳池方案自1998年出台以來,共諮詢過八次區議會及民政事務委員會,在民間亦引起團體及居民的討論聲音;但於今年5月通過撥款的天水圍文物修復保存中心在居民毫不知情下拍板興建。「當中只有一次諮詢過區議會,街坊既不知道109區的位置,也不知道要興建文物修復保存中心。」唐健豐說。

天水圍109區位於濕地公園附近,毗鄰私人屋苑慧景軒及公屋天晴邨。天晴邨於2008年落成初期,邨內只有單層商場,店舖不足十間;2016年因附近興建酒店才設有商場。街坊生活成本高昂,政府本可利用GIC用地興建便利居民的設施,康文署卻將佔地約5,000平方米的文物修復保存中心落戶於該區,用作儲存文物藏品及展覽,與居民的生活完全割裂。唐健豐曾去信康文署查問中心的選址準則,卻得不到答覆。「政府要找地方做中央儲存中心,為何選天水圍?將來車流量沒有數據,也沒有評估缺少GIC用地對我們的影響,根本再次違背一地多用原則。」唐健豐說。 

現時,天水圍的土地有34%用作住宅用途,休憩用地及GIC用地分別是10.5%及6.9%,人均GIC用地面積不足一平方米。隨着私人住宅及公屋陸續落成,民生及社福設施的需求將日漸增加,加上欠缺GIC用地,巫啟航認為是政府「頭痛醫頭」的規劃概念所致。「當時有些GIC用地改劃成休憩用地,如嘉湖山莊麗湖居附近的一幅地,原意是興建社區中心,但政府錯估使用量,最後改劃成休憩用地。社區的休憩用地只會多不會少,雖然再次改劃的門檻不算高,但不會這樣做。」

天水圍的城市規劃一直遭人詬病,特別是天水圍北共有八個公共屋邨,低收入家庭及需要支援的人士過度集中,導致各種民生、社會問題陸續引爆。2004年4月11日天水圍天恆邨發生一家四口滅門慘案後,社會福利署於同年發布的《天水圍家庭服務檢討小組報告》中,提出多達25項建議,更隨即增設了三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2007年再次發生母殺兩子女再自盡的家庭慘劇時,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落區與居民見面,並承諾增加天水圍的服務,包括聘請11名心理學家、增加一間安老院舍及一間青少年服務中心等。當時,鍾婉儀於席間將一堆硬幣擲在地上,諷刺政府所推出的措施有如「灑碎銀」,對居民是一種侮辱。

 
天水圍的規劃來到終局,事實上卻暗湧處處,這是否意味政府多年來只是藥石亂投,無法找出禍根呢?(資料圖片/李孫彤攝)

天水圍的規劃來到終局,事實上卻暗湧處處,這是否意味政府多年來只是藥石亂投,無法找出禍根呢?(資料圖片/李孫彤攝)

建立鄰舍網絡更重要

鍾婉儀解釋,當年的「悲情」源於停售居屋,天恆邨、俊宏軒、天逸邨改為公屋用途外,天恩邨亦由中轉屋變身公屋,所以大量經歷過破產、有社區需要的人士集中在北面。「那時候上樓的一群都是帶着傷痕進來,但天水圍北當時的社區設施不足,街坊對社福系統又不熟悉,逐漸形成悲劇。」隨着政府及社福機構於區內陸續增加設施及服務,天水圍北的情況近年似乎有所改善。但鍾婉儀並不認同:「『悲情』的色彩恍似轉淡,但區內仍潛藏着不少『炸彈』—在區內擺街站的時候,發現不少個案都是一個公屋單位住了四個核心家庭,一屋12人。因為租樓貴,子女都搬回父母的公屋居住,以致婆媳關係緊張,家庭糾紛就容易發生。家庭婦女所承受的壓力很大,隨時爆煲,一爆就掉個仔落街,然後自己跳落去。」 

與增建游泳池或文物修復保存中心相比,鍾婉儀認為天水圍北更需要家庭、婦女支援及託兒服務。根據社會福利署資料,現時北面有27個社福單位,當中10個提供復康及醫療社會服務,所佔的比例最多,其次則是青少年服務,而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只得兩個;託兒服務方面,天水圍僅得一所育兒院提供託管0至2歲的幼兒服務。綜觀社署提供的服務,並沒有特別針對婦女而設。鍾婉儀解釋:「婦女在社會上是輔助角色,即是『包晒底』。社署有復康、老人中心,全都是以被照顧的人做單位,但就沒有照顧者中心,沒有相應資源幫手。」

增加社福資源意味需要更多空間,但巫啟航直言:「天水圍的規劃來到了終局,可用的土地已經不多。」除了活用土地,鍾婉儀認為,政府需要重視鄰舍網絡,活用互委會,讓街坊自行組織。「互委會有地方,有心組織的更可以接觸到平時不會外出的老人家和婦女。當這個網結得好,讓有事的街坊覺得不會一人去面對,也可以減省政府的資源,但是要長遠規劃才能把網結實,建立街坊之間的抗疫力。」

 
後悲情年代,天水圍是否不再悲情?鍾婉儀卻不認同:「『悲情』的色彩恍似轉淡,但區內仍潛藏着不少『炸彈』—在區內擺街站的時候,發現不少個案都是一個公屋單位住了四個核心家庭,一屋12人……家庭糾紛就容易發生。」(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後悲情年代,天水圍是否不再悲情?鍾婉儀卻不認同:「『悲情』的色彩恍似轉淡,但區內仍潛藏着不少『炸彈』—在區內擺街站的時候,發現不少個案都是一個公屋單位住了四個核心家庭,一屋12人……家庭糾紛就容易發生。」(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都市需要農業嗎?

editor No Comments

信報 A17 | 時事評論 | 文化論政 | By 劉海龍 | 2018-07-16

農業看似是鄉郊才會出現的東西,大家也習慣把香港農業視為夕陽行業。剩下數千公頃的農地在欠缺產業想像之下,也成為最近土地大辯論必然要起樓之地,爭拗在於以公私合營讓政府幫發展商開路,抑或用《土地收回條例》讓政府主導發展。但我們不妨退一步想,為何農用就是落後,起樓才是發展?聯合國於20多年前偏偏反其道而行,提倡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

都市農業在現今香港並非無跡可尋,大家很容易就能想像到社區園圃、天台種植,甚至在室內照燈植物工廠,原來這些都只屬市內農業(intra-urban agriculture)。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同時強調一種稱為市郊農業(peri-urban agriculture),涵蓋都市周邊一定範圍的農田,為附近城市生產食物,同時善用城市的勞動力、廚餘及市場資源等多種資源。七十年代後香港農業已鮮見出口外地,都算是為香港生產的都市農業。

發展中國家在欠缺財力之下,會以低成本的都市農業同時處理食物自給及失業人口等都市問題。但連紐約、倫敦和上海等發達城市都大力推廣,以應對有錢都不易解決的城市問題。例如2008年初華南大雪災令跨省運輸癱瘓,上海有賴周邊農產以減緩食物價格波動。東京除了透過天台綠化為石屎森林散熱外,原來附近的水稻田也能吸熱以紓緩熱島效應;倫敦於2012年舉辦奧運之際,大力推廣社區種植,綠化美觀之餘,更能推廣健康飲食生活文化。農業逐漸走出被扶貧的落後形象,蛻變為改善都市生活的重要產業。

農地郊野是呼吸空間

就算香港當下農業式微,我們也曾受惠於都市農業。相信大家還記得,15年前沙士威脅之下百業蕭條,沒病出街都要戴口罩,要走出水泥地才能放心呼吸。我們去郊野公園,途中也重新發現香港的良田遍野,新鮮健康的蔬菜喚醒我們跟大自然的扣連。根據筆者碩士研究的訪問資料所得,當年綠田園基金的農場訪客人數升了一倍。足見我們就算不務農,甚至自小由長輩教訓「讀唔成書就要耕田」,但並不代表香港能輕言放棄農業。

沙士前後10年的經濟不景,卻是有機農業發展的契機。在農地價格較正常、市民於疫後更注重飲食健康之際,官方和民間均推出耕種班,讓新血入行、農二代適應有機耕種。農業作為城市經濟波動的緩衝,其實並不罕見,例如台灣有出於政經和文化因素帶動的「返鄉青年」;大陸近年在食物安全問題、工商業發展減緩之下,也有不少青年返鄉務農及研發電子商貿改善農民銷路等等。香港人雖然多數在地理上「無鄉可返」,但超過4000公頃的農地,很有可能會是下一次經濟風暴的避風塘。

打破有地無人耕困局

不過,有待復耕的農地超過3000公頃,經官方復耕計劃輪候耕地的300人也耕不到一成面積,在低失業率的香港,如何找農夫耕田?答案很可能就在都市。筆者在生活書院的講座喜見兩個好例子:名為雲耕一族的社企,在中環商廈等天台開拓種植空間,讓商界透過耕種改善員工生活,並向弱勢人士分享有機農產;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連結熱心街坊,善用社區荒置空間,更成功爭取把公共屋邨的一個花槽轉為香草種植。都市人對耕種空間的需求,最明顯就是期期爆滿的康文署社區園圃,大家不信可試報名有多難。

不少市郊農場已轉型為休閒農場以增加收入,社區園圃參加者也經常愈種愈多,希望有更大空間及比18個星期更長的種植時期,天水圍的天姿作圍就是社區復耕的好例子,善用都市人力資源之餘,也善用不少廚餘作堆肥。

由菜園村和新界東北抗爭打開城鄉共生的想像,到今年齊種萬斤冬瓜推廣農業產銷的復耕者聯盟,都在呈現出香港實踐都市農業的願景和能力。綠地蓋上水泥便難以回頭,還望大家從國際經驗和本地實踐,深思農業何價。

劉海龍 土地正義聯盟執行委員

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招募天水圍社區肥皂師(2018年6月)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x 轉型香港

轉型城市—大家走在一起,對社區重新想像。

我們正招募社區肥皂師,善用社區回收的廢棄食用油,製造環保肥皂,推動無毒清潔,在社區向化學清潔劑說不,掀起一場日常生活小革命。

工作坊
6月14日&6月21日
週四晚7:30-9:30
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 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

街站派梘推廣
6月16日
週六下午1:00-3:00
天水圍天悅邨露天廣場

內容
認識轉型香港理念
集思轉型天水圍社區
設計社區肥皂師推廣活動
廢油肥皂教學

對象
支持環保清潔理念
有志在社區推動生活小革命
天水圍居民優先

費用
$40 (在確認報名後,另行通知網上付款或銀行轉帳安排)

名額
20人

報名
http://bit.ly/tswsoapmaker201806

查詢
34820654 (嘉)

廢油梘是什麼?

editor No Comments

 

(按圖放大)

 

廢油梘是什麼?

回收經過烹煮或過期未用的食用油,加工皂化製成

替代化學清潔劑,對人體和環境更友善

由支持環保清潔的社區肥皂師親手製作

有什麼用途?

與家事梘勞工梘,可用於一般家居清潔 例如洗碗碟、廚房、衣服、鞋,也可用來洗手 不能用於洗澡或洗臉

如何使用?

* 直接將肥皂塗於污漬,用水洗刷

* 濕百潔布或毛巾沾上肥皂

* 肥皂放入舊襪、紗網或布袋內使用

* 切小塊或刨皂絲,加水浸泡作肥皂液

使用廢油肥皂有什麼好處?

* 善用資源,減少棄置食用油

* 保護環境,成份可經自然分解;不含香精、起泡劑、螢光劑等,減少水污染,不倚賴石油製品

* 關心健康,製作過程產生天然甘油滋潤皮膚,減少化學劑對人體敏感

轉型香港是什麼?

由民間團體(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姿作圍、 聖雅各福群會土作‧時分)發起,應對香港在全球化下,在生態、經濟、社會層面所出現的危機,鼓勵大家過可持續生活模式,發動一場生活小革命。

好似幾有意義,我如何支持?

* FACEBOOK讚好「轉型香港Transition Hong Kong

* 由日常生活做起,選用環保清潔用品,向親友推廣

* 結伴組隊成為社區肥皂師,轉型你的社區

* 捐贈造皂工具及物資

輞井圍有機農田導賞

editor No Comments

一日三餐都是進口食物?其實香港地有不少農夫用心耕種,希望市民享用價廉又安全的本地好菜!近近哋,邀請大家去輞井圍參觀其中一個~

日期 3月24日(六)
時間 上午9:30-下午1:00
導賞地點 天姿作圍輞井圍社區農場
集合及解散地點 天澤商場外空地
費用 全免(活動獲天悅邨管理諮詢委員會支持)
名額 30 (天悅邨居民優先)
聯絡 3482 0654(嘉)
網上報名 http://bit.ly/tswnvisit

舊物重生站(1月29日、2月5日)

editor No Comments

【轉型吧香港!】化學清潔劑再見!5區街坊齊造梘:從日常中革命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香港01/社區

報導日期:2018-1-15

報導連結:按此

洗碗怕有主婦手?除了戴手套,原來還可以改用天然的清潔劑!這天一班街坊齊集太子密密攪梘,準備待農曆年前後派給有需要人士。不要以為這只是一般的送暖活動,一塊番梘,分分鐘可以將香港轉型、救地球!

解決全球化下的生態、經濟、社會問題

一塊塊天然手工廢油梘早前在天水圍「出箱」,看起來光滑潔淨,用上來更是滋潤——沒有防腐劑、起泡劑等化學物去傷害皮膚。除了洗碗,天然番梘還可以用來洗抽油煙機、洗衣、洗玩具、地板、廁所……一次過滿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清潔需要,而且去油力一點不輸化學清潔劑。

這天太子街坊和外援放工先後趕到,打開窗戶,一人拿起一個鋼盤,就開始密密攪梘。這場造梘行動名為「社區肥皂師」,由民間組織「轉型香港 Transition Hong Kong」舉辨,負責人彭樂欣(阿彭)說:「見到很多資本壟斷、全球化、使用石油導致氣候變化的問題,長此下去整個地球都會變得不可持續,『轉型香港』是想在不同層面想想出路,包括生態、經濟、社會關係。」

她說化學清潔劑很影響生態,而各區又有不少廢油產生,因此希望將廢油變回有用的手工梘,既解決廢油問題,又可令市民嘗試用天然用品,一同紓緩環境問題。現在已有5區組成了造梘小組,預計會造2,000塊梘派給街坊,街坊領取時需要簽名承諾不再使用化學清潔劑,如果之後還想繼續有番梘用,可以來學造梘,有興趣的更可留下來幫忙打梘或派梘,成為當區的肥皂師。

「轉型香港」由聖雅各福群會土作.時分、天姿作圍、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成,受英國的「Transition Town Movement(轉型城鎮)」啟發,希望解決全球化導致的經濟、社會及生態問題。除了「社區肥皂師」,還有「社區貨幣區區通」計劃,將運行了十多年的「時分券」轉化為全港通用的社區貨幣「手掌」,「市面上許多貨物的生產地都不在香港,用社區貨幣可支持香港的農業、服務,讓10元有9元可以留在香港。」負責人阿彭說。

好用省錢又健康

如是再造2,000塊梘,再派,阿彭說:「至少就有4,000塊梘派到不同人手中,改變就可以出現。」——4,000個人不再用化學清潔劑、意識到環境問題,學造梘的人更因此掌握了清潔方面的自主。社區肥皂師導師、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員阿靚更說:「我們每次都會試試不同的做法:今次只用廢油,下次加鹽,再下次會否用橙皮水看可不可以去除油溢味?知識可以由此建立。」阿彭說:「就算沒空做義工,起碼也將家中的洗潔精換成環保梘。」

「而且真的省很多錢,洗潔精最平的約14蚊,氫氧化鈉(手工梘成份)一塊梘只需用幾毫至一元(的份量)。」阿靚說。在造梘、派梘的過程中,街坊之間也多了接觸的機會,這天「太子組」的義工笑聲連連,互相教導,如果大家都是當區街坊,便可形成當區的網絡,有事時互相幫忙。這種互助還落實到經濟層面:造幾千塊梘始終需要資金:「我們在想可能做義賣,10元一塊梘,算是資助老人家用。」

「我們天水圍東西太貴了,買東西只能去商場,那些錢很多都給了租金、給了大財團。」阿靚說。阿彭也提到,如果說服到消費者將錢投放在地區的每個個體當中,而不是財團,就能讓社區得以健康地持續發展。

其中一個最早開始轉型行動的城市Totnes在網頁上寫着:「如果沒有了廉價的化石燃料,許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變得不可能,我們的依賴使我們變得脆弱。」依賴外地進口的各種日常用品,也令我們愈來愈承擔不起貿易截斷的風險。

氫氧化鈉由海水提煉而成,成份不會在食物鏈中累積,用氫氧化鈉造的番梘算是比一般化學清潔劑天然。

阿靚曾與街坊試用最傳統的製梘法:將禾桿草燒成草木灰,提煉成梘水,但她說要很大量的草木灰,較難找到。「其實最易就是用茶籽粉,不過香港難找茶籽粉,廢食油卻周圍都有。」她說。

一同從日常改變 將香港轉型

這類日常革命近年其實一直在香港發生,「我們也常說從生活改變就是在改變(世界),用的一元就是一票,社區經濟這10年講了很多,香港人都受落,但what’s next?」阿彭說。她希望透過提倡「轉型香港」,把討論拉闊,一同想像如其他轉型城市一樣,自己社區自己救、自己(社區)貨幣自己印,再一同實踐,令香港真的可以轉型。

回到「社區肥皂師」計劃,他們長遠希望當區廢油當區解決,也減低碳排放,「現在灣仔也有餐廳想給廢油我們,但運到天水圍都要幾百元車費。」阿靚說。如果灣仔有街坊定期打梘,就可以當區解決。現在上水也有街坊「埋班」,待成員穩定後,她說也歡迎上水的餐廳提供廢油。

想改變世界,不如有油出油,有力出力,「有空便來貢獻手臂吧!」阿靚說。

Transition Town Movement(轉型城鎮)起源自2005年左右,由英國學者及社會活動家Rob Hopkins發起,希望尋求依賴石油以外的出路,提倡社會平等、環境永續及重建社區的韌性,以強健的地方經濟抵抗能源危機、氣候變遷以及全球經濟惡化時帶來的衝擊。

至2013年已有40多個國家推動超過1,800項轉型社區計劃,具體行動包括自己種菜、推行社區貨幣,有些地方的社區貨幣甚至可用來交稅、搭車。英國小鎮Totnes(托特尼斯)於2006年開始參與轉型城鎮行動,據2011年的「轉型街道」報告,其時該鎮已有500戶參與,每年每戶省下580英鎊(約6000元港幣)能源支出,減少1.2公噸排碳量。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員梁麗欣曾到Totnes考察,並在報章撰文,指當地曾有市民在街上種滿果樹和香草,令當地食物產量大增90%;又有人成立小型再生能源公司,希望擺脫對跨國資本集團的依賴。在地生產更為城市帶來直接收入,成了支援小鎮轉型的資金來源。

市面的化學清潔劑到底有多毒?想去除不同污漬,又該什麼天然的清潔用品可選擇?詳看:

【轉型吧香港!】清潔劑可傷肝腎?分清污漬屬性善用手工梘蘇打粉

聯署支持「照顧照顧者」!

editor No Comments

網上聯署:https://goo.gl/xy3PGJ

2017年10月8日,葵盛東邨發生一宗倫常慘劇,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先殺死其七十多歲長期病患、不良於行的母親,及後更企圖跳樓自殺。報道指該男子因為長期照顧年老及殘疾的母親,照顧壓力巨大導致悲劇發生。事件反映現時社區照顧支援薄弱,照顧者的經濟、身體及心理上的需要被政府和大眾忽視。近年多宗關於照顧者殺死家中長者或殘疾家庭成員的慘劇,情況嚴峻支援政策刻不容緩。

就此我們要求政府:

1. 加強社區照顧服務及支援
正視此個案及有照顧需要的長者、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的需要,全面檢討現行對照顧者的支援服務;並設立專門的照顧者支援服務,照顧他們的身心需要;設立個案經理制度;增加及改善長者及殘疾人士住宿、日間訓練服務、社區照顧服務、暫託服務等,以紓緩照顧者的壓力及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2. 將照顧者津貼恆常化及降低申請門檻
雖然政府於2014年推出「護老者津貼」試驗計劃,並於2016年開展了為低收入殘疾人士照顧者而設的照顧者津貼試驗計劃,當中的經濟審查嚴謹,申請門檻非常高,對於數以十萬計的照顧者而言,只有2000個名額的津貼實在杯水車薪,亦有違照顧者津貼肯定照顧者貢獻的理念。事實上,照顧者津貼於芬蘭及英國已推行逾30年,不但沒有資產審查,更受多項法例保障賦予合法權利,可要求全面評估其照顧工作量、能力、身心健康、住屋及社交需要,以及對工作、消閒、教育和培訓的期望;提供支援服務如:(1)協助處理家務;(2)提供電腦,以便照顧者與親友保持聯絡;以及(3)僱主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和無薪假期,協助仍然在職的照顧者照顧其家庭成員等。

3. 統整本地有本地有關照顧者的數據
現時政府沒有就照顧者作專門的統計,但由零散的數據中反映社會上有為數不少照顧者。根據《2015年香港統計月刊專題文章: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指出,香港至少有203,700名與殘疾人士同住的照顧者及175,600 名與長期病患者同住的照顧者。而統計處《第四十號報告書 – 長者的社會與人口狀況、健康狀況及自我照顧能力》中反映,有133,400名居家長者需要別人幫助起居生活。而根據教育局統計數字,2015至2016年度特殊教育學生(包括中小學)共有7,700人。把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長者及有特殊需要學生的人數加起來,可以想像在他們背後,有數以十萬計的照顧者在社會上默默地付出。這數以十萬計的照顧者一直被隱形!我們促請政府馬上開展「照顧者」數據統整的工作,長遠為照顧者權益訂立規劃,就照顧者權益法進行研究。

4. 透過《康復計劃方案》作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照顧者政策的中長遠規劃
勞工及福利局將於今年年尾就《康復計劃方案》作公眾諮詢,我們期望照顧者政策成為諮詢內容的重點之一 ,當中的規劃必須制定中長期的政策內容和目標,讓政策制定者能夠跟進,亦讓公眾能夠得以監察實施進度。

最後,我們促請政府正視照顧者權益,重點發展照顧者支援政策,並效法西方國家如英國提供照顧者津貼。這並非扶貧措施,而是在公共資源分配上加強支援有需要的人士,為保障照顧者在默默為社會及家庭付出的同時,讓他們得到社會尊重、肯定及享有作為公民的平等權益。

【活動回顧】有衣食月餅分享

editor No Comments

中秋前夕,有衣食分享計劃收到大量來自各方捐贈的月餅,款式口味不一,月餅全數與區內居民分享,希望大家過個豐盛幸福的中秋。

溫馨提示:有衣食分享計劃鼓勵大家惜食惜福,切忌「眼闊肚窄」購買太多月餅過節,以免造成浪費;進食月餅亦應適可而止,保持身體健康 🙂

部分月餅由維特健靈捐贈、以健康為本的「健.悦迷你月餅」。

【活動回顧】遮布環保袋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遮布縫出環保袋 

當雨傘賣得愈來愈平,損壞了也不會珍惜。一打風,滿街都是吹爛的雨傘。
和一班支持環保的街坊,利用街頭收集的舊雨傘,學習手縫遮布環保袋,讓爛遮重拾生命。

雖然大家都話「我唔識聯嘢」,但一針一針慢慢來,大家都有個靚靚製成品帶回家!

2017年9月16日 遮布環保袋工作坊 精彩回顧

 

社區種植培訓班(2017年9月-2018年1月)

editor No Comments

社區種植培訓班

天悅社區香草園義工招募

讓學員掌握種植知識及技巧,推廣社區種植。

日期:9月19日、10月3日、10月17日、11月14日、12月19日、1月23日 (逢星期二)

時間:上午9:30-11:30

地點: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 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

對象:對社區種植有興趣人士,天悅邨居民優先

內容:

  • 認識永續樸門設計(Permaculture)
  • 認識香草
  • 改善泥土
  • 繁殖、留種、盆栽種植
  • 社區種植
  • 設計香草園

***參加者需參與至少半年社區香草園義工組實習

費用:全免(活動獲天悅邨邨管諮委會支持)

查詢及報名:3482 0654 或 tswnetwork@gmail.com (嘉)

網上報名:https://goo.gl/forms/giqIGFCHPx0Gh6Nr1

 

 

 

【七一遊行】天水圍街坊派糖水 為遊行人士補給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獨立媒體

報導日期:2017-7-1

報導連結: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0425

(獨媒特約報導)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在遊行路線擺街站,免費派發臭草綠豆沙及涼粉兩種清熱甜品,為遊行人士補給。該臭草是由一群天水圍居民,在天悅邨一個向房屋署爭取所得的閒置花圃種植。

組織爭取設立花圃,因為希望宣揚社區資源共享,善用公共空間,令大家再思自主社區的可能。他們亦希望透過種植香草,尊重傳統智慧。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員區先生指出,「香草一來係傳統文化,而且居民自己種完自己食返,亦係對社區永續既方法之一」。另外,組織亦會定期舉行香草茶會,「咁樣又可以聚埋一班街坊分享成果,有效提高凝聚力」。

記者:文海欣

《小事大意義》-落地生根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有線新聞

報導日期:2017-6-22

報導連結:http://cablenews.i-cable.com/ci/videopage/program/122489091/%E5%B0%8F%E4%BA%8B%E5%A4%A7%E6%84%8F%E7%BE%A9/%E8%90%BD%E5%9C%B0%E7%94%9F%E6%A0%B9

今集《小事大意義》,會看天水圍一班街坊在屋村花圃種植香草,更將收成與街坊分享,凝聚感情。

《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今集《小事大意義》,會看天水圍一班街坊,在屋村花圃種植香草,更將收成與街坊分享,凝聚感情。

有線新聞 – 小事大意義发布于 2017年6月21日

 

2017-06-05 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及公聽會

editor No Comments

現時,房署轄下共有22個街市,當中有6個以「整體承租」制度外判予承包商管理,天水圍天恩街市屬其中一個。房署的「整體承租」制度一直為人詬病,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爭取天水圍食環署街市關注組在內的民間團體、以及數名立法會議員,日前趁立法會就屋邨街市舉行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及公聽會前,在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政府交代承租制度準則及取消外判街市,並要求由房署自行管理街市,以及開放屋邨公共用地以發展墟市。雖然請願當日下著細雨,但仍無阻眾人以橫額、標語、口號等形式,向政府表達有關屋邨街市、墟市的訴求。

 

其後,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員在公聽會上以天恩街市為例,指出街市商戶在房署外判街市後遇上不同的租務問題,且昂貴的租金連帶著物價的提升,令居民需要到其他地方買餸,質疑房署指外判制度是恆之有效的說法。成員建議應由房署自行管理轄下街市,並開放空地去舉辦墟市,以便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鄰近且價錢較低廉的買餸選擇。房署亦應成立「街市監察委員會」讓不同持份者有渠道表達意見,以針對各區街市和居民的期望及需要來作出適切商討,真正解決街市問題。

 

其他議員及團體於發言時也有指出房署對於承租制度的監管不足,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批評「六個(整體承租的街市)入面有兩個曾經係承包商退租執笠,劈低啲租戶,然後啲租戶自己埋單,啃呢個裝修費喎」,而承租商則無需受到懲處,更可重新參與投標,商戶及居民的利益受到忽視。在面對不同的人士質問承租制的準則資料及要求由房署自行管理街市的聲音時,房署代表只是不斷翻查手上資料上有關承租制的評分標準及計分比例,並強調房署有不時就制度進行檢討。加上會內有時間所限,他們每每在還未完全回答官員提問時便已結束回應,根本難以釋除眾人疑問。房署副主席更指出公務員團體未必是最合適團隊去經營街市,且當中會牽涉到人手考慮。結果被議員郭偉強抨擊「房屋署有咁多年街市嘅經營經驗,竟然話自己唔識管,要舉手投降俾承包商去做,醜呀」。

 

各團體亦表示設立墟市能夠善用公共屋邨的閒置空間,若能獲得政府在行政工作上的配合,便能夠為區內帶來多樣性的選擇,惠及基層市民。現時,房署對團體申請舉辦墟市一事持開放態度,惟申請涉及不同限制,例如墟市場地是否適合、交易方式、所售賣貨品,更需要與不同部門及業主交涉,申請程序較繁複。因此,當日團體亦希望房署能就申請墟市一事列出流程及準則。

 

最後,當日的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通過五項動議,要求房署檢討並取消街市外判制度。

 

就 6 月 5 日有關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的出租事宜及在公共屋邨設立墟市意見書 

 

文:Rebecca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實習生

就 6 月 5 日有關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的出租事宜及在公共屋邨設立墟市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東涌社區發展陣線、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耀街市 關注組、 改善東涌居民組、富東街市關注組,爭取天水圍食環署街市關注組 (排名不分先後)

意見書

就 6 月 5 日有關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的出租事宜及在公共屋邨設立墟市

要求屋邨街市勿再外判 房署須自己管理

屋邨街市是整個屋邨規劃的一部分,是一項民生設施,政府在保障居民的住屋權利時,亦應保障居民 的基本生活需要。從早前多個房署外判街市管理問題看到,因承租商在商業上的錯誤決定以及管理不 善,令商戶難以經營,甚至被迫離場,以致街市空置的情況日益嚴重,最終令居民需要花更多時間及 交通費到外區買餸。

現時房署擁有 22 個屋邨街市,其中 6 個以「整體承租」方式管理,而兩個東涌即將落成的新屋邨街 市,亦會以『整體承租』方式外判。自外判制度實施以來,租務問題頻生,早前有房署外判街市商戶 虧損離場,更被承辦商控告拖欠租金及違約,部份商戶被逼至破產邊緣,這全都因為房署的錯誤決定, 以「整體承租」方式,將街市外判予單一承辦商營運,租金亦由承辦商與檔戶自行釐定而欠缺監管, 更有承辦商強加租金以外的雜項收費,商戶都被迫接受。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曾於 2016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間,連同各區檔戶,包括水泉澳街市、洪福邨街 市及晴朗街市的檔戶向申訴部就房署外判街市租務混亂及管理問題申訴,聯盟成員要求房署交待招標 的準則,租務安排等詳情,可是至今當局仍未能提供一個滿意的回覆。因此,本聯盟藉着 6 月 5 日的 公聽會,再次提交意見書,要求當局正視外判問題。

貴署指,有意承租街市的人士,須申請加入房委會的整體承租名冊內。在評審其(承租商)承租建議時, 並非只以「價高者得」來評審有關建議,而是根據其過往經營街市的表現及所競出的租金,以混合計 分制度來作出評分。可是,過去曾有承租商因經營不善而中途離場,其後該承租商卻能再成功投得同 一街市的經營權,故此令人質疑貴署所提出的混合計分制的公平性。

因此,聯盟促請政府: 1. 接管未來新落成屋邨街市 2. 現時房署外判街市在承租合約完結後,應由房署接管,特別是租務部分,由房署與檔戶處理租約 事宜,包括租金釐定 3. 成立「街市監察委員會」,加入不同持份者,如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檔戶代表等作為委員會成員, 定期與房署官員會面,讓地區不同持分者能就街市營運提供意見及評分,從而改善街市的問題。 4. 研究劃定某一比例的屋邨街市檔戶供基層創業的可行性,為基層提供向上流動階梯。

2017 年 5 月 23 日

否想社區 花槽變身香草園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信報

報導日期:2017-5-22

報導連結: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1568399/%E5%90%A6%E6%83%B3%E7%A4%BE%E5%8D%80+%E8%8A%B1%E6%A7%BD%E8%AE%8A%E8%BA%AB%E9%A6%99%E8%8D%89%E5%9C%92

香港人能否想像,屋邨花槽變成街坊耕種園地,路邊花草都可採摘食用,每月來個社區共食會?筆者任職的機構紮根天水圍多年,有感天水圍空間(space)大卻沒有街坊相聚相交的地方(place),加上不當規劃令區內欠缺就業機會,青壯年街坊大多早出晚歸,家庭照顧者多被迫滯留被稱為「睡房城市」的社區。機構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透過觀察社區需要,重置區內原有的資源,重建人與社區、人與自然的連繫,正是近年的工作重點。

天水圍社區種植關注小組由一班對種植有興趣的街坊組成,成員主要為區內婦女和退休人士。她們起初只希望在區內種植蔬菜、香草、草藥等,但她們在探索城市種植可行性的過程中,發現區內原來有不少疏於打理的土地。這些土地因權責不清或位置偏僻,植物多數欠缺保養,泥土風吹日曬後變得貧瘠,甚至成為垃圾及罪案黑點。

小組認為與其投訴埋怨,不如積極發揮鄰舍力量,於是開始向區議員及公眾倡議把荒地變耕地。

一切由關心花槽開始

在尋找合適可耕地的過程中,小組得悉城市的閒置公共空間很多,只要規劃得宜,即使不是全職農夫,城市街坊也可參與生產食物。經一番了解後,小組得悉公共屋邨的花槽由房署直接管理,在天悅邨互助委員會成員支持下,嘗試向房署申請借用花槽供街坊種植香草。2016年7月尾小組在房署批准下動土了,並開始招募新街坊組成「天悅社區種植義工」一起學習種植知識,又不時舉辦工作坊、導賞、 香草茶分享等活動,群策群力營造「天悅社區香草園」。

香草園位於商場與天悅輕鐵站之間的行人路上,沒有圍欄的種植空間提供天水圍街坊更多直接交流的機會。香草園在義工的共同耕耘下,昔日百來呎的花槽, 轉眼已長滿20多種香草及草藥,包括:薑、紫蘇、臭草、九層塔等。公共資源須有效分配及被公眾共同監察。如何讓香草園的收成與社區不同持份者對話互動,自然是義工首要處理的題目。為了能更方便與民共享,小組選擇種植可以食用、外用、藥用的香草。因為香草可以經常收採,且加工用途廣泛,香氣亦具有紓緩情緒的芳療功效,部分還有天然驅蟲消炎等作用,廣泛栽種對長者及小孩健康都有益。

用雙手種出社區

對很多街坊而言,香草原只是食譜上的名詞或超市貨架上的外國食材,但在基層社區耕種食物是別具意義的活動。相比栽種觀賞性植物,種植食物更可促進婦女和長者交流食療、耕種等傳統農村生活智慧,讓相逢而不相識的人打開話題。街坊每天經過香草園,看着作物隨時令變化,小孩放學經過不時「拈花惹草」,食物和土地是可親可見的。

為了讓大家食得安心,街坊亦善用廚餘作有機肥料,如:咖啡渣、豆渣、蛋殼等為作物施肥,改善花槽土質。特首曾揚言要「消滅廚餘」,但對街坊而言,日常生活實踐遠比任何口號來得重要。

為了吸引途人放慢腳步來欣賞和愛護香草園,街坊從垃圾站拾來實木家具、卡板、紅酒箱等,豎立標示的名牌。有時香草園又會化身「植物託兒所」,不少街坊會把家中發芽薑蒜、長勢欠佳的植物放在香草園「暫託」,或即場交流種植心得。經過半年來街坊的共同努力,香草園最近收成了一公斤薑和沙薑,還有百里香、迷迭香、蕃茜等滿滿一籃。收成雖遠未能讓屋邨自給自足,但小小土地的生產力和其中盛載的社會意義實在遠超於此。

民主即日常

香草園不只可以生產本地食物,促進社區減廢,更可以凝聚社群。每月的種植義工會議就是讓大家溝通對話,集思廣益的平台。城市管理者一般把公園草地重重圍住,人與自然分隔,對人民共同管理空間的能力抱有懷疑:擔心被偷、被惡意破壞、分配不均引起糾紛等,長遠只會令社區空間失去活力。就算管理者能讓花圃植物季季新款,這又與街坊生活何干?若街坊未曾有機會表達想法,未嘗聆聽異議學習權衡各方利益,又如何讓社區走向民主?「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路是人走出來的,沒人走的路自是給茅草淹沒,今天香港人心裏的茅草已長得多高了?

這一年藉着推動社區種植,筆者也和街坊、房署、打理屋邨環境的前線工人一起摸索着:到底如何建立共同管理公共資源的方式?什麼才是「社區需要」?關心社區理應不止於議論政策,亦在於人與人如何共同克服困難,如何提升個人的公共意識,如何建立與他人對話協商的能力。希望香草園的經驗能引發讀者思考社區發展的更多面向。

梁麗欣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撐 基層墟市聯盟】抗衡領展 開放屋邨用地申辦墟市 要求房署一視同仁 清晰交代申辦流程

editor No Comments

撐 基層墟市聯盟:

抗衡領展 開放屋邨用地申辦墟市
要求房署一視同仁 清晰交代申辦流程

日前,運房局向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遞交文件,重申若收到團體提出在房委會轄下屋邨內設立墟市,房署會因應屋邨情況,研究舉辦墟市的可行性,但必須取得區議會支持,地政總署批准及涉及業權的其他業主同意。文件中更破天荒提到,運房局正處理一個,在天水圍天耀邨「露天劇場」設立假日墟市的申請,並已取得地政總署及業主的不反對通知。

由於不少民間團體及社福機構,均正計劃向房署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在各區屋邨廣場舉辦可以現金交易的墟市活動,亦有團體曾向房署查詢,希望能在牛頭角下邨、安達邨、觀塘翠屏邨等地方舉辦墟市。因此,一直倡議政府開放公共空間予社福團體申辦墟市活動的民間團體「撐 基層墟市聯盟」,藉今天5月9日(星期二)下午5時,房署岀席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親自就「在公共屋邨設立墟市」的議題進行解釋及交代前,於政府總部門外進行請願,並手持一個大型鎖鏈告示牌到場表達訴求,喻意現時公共屋邨地方被鎖起,不能舉辦由下而上的墟市,寄望未來能使用四通八達的屋邨地方舉辦墟市。此外,亦要求政府清晰交代申請屋邨場地舉辦墟市的流程,並要求政府一視同仁,一致對待不同民間團體的申請。

現時房署用地一律不能進行現金交易,即使房屋署轄下全港共有78個公共屋邨的業權並無涉及領展及其他業權人,但房屋署從未曾清晰說明及回應地區團體能否在屋邨內申辦有現金交易的墟市。若天耀露天廣場能成功獲批准舉辦有現金交易的墟市,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地區團體及社福機構,都能同樣地獲准在其他屋邨申辦墟市?本團體要求政府一視同仁,積極協助申辦團體取得地政總署批准及涉及業權的其他業主同意,否則必定會產生政府做法「大細超」的效果。

舊物重生站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婦女關注垃圾徵費小組 合辦

舊物重生站
獻寶尋寶 資源共享 社區減廢

垃圾徵費實施在即,除了付費將「垃圾」丟棄,我們能否讓舊物重新成為有用資源?一班關心社區減廢的天水圍居民認為,很多不要的東西都是「資源」而非「垃圾」,相信這些資源可以回流社區。

來到「舊物重生站」,你可以:
~ 獻寶:放下狀況良好、可重用的物品
~ 尋寶:隨意取走心頭好
~ 交流:推動社區減廢你有何想法?

日期:5月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至5時
地點:天水圍天悅廣場

徵費 = 減廢?

editor No Comments

鏗鏘集

2017-3-13

 

趁墟。趁「村」「蔬」遊藝墟@元朗

editor No Comments

為促進本地多元的社區經濟及墟市發展,社聯正舉辦「社區經濟發展計劃:墟市營造1+1」計劃。今年2至6月期間,社聯將與參與計劃的同工、基層檔主及協辦團體一同籌備及營辦9個地區墟市(地區包括:西區、觀塘、黃大仙、深水埗、葵青、上水、粉嶺及元朗等),實踐所學。

3月18日的「趁墟」活動將於充滿文化特色的元朗厦村舉行,當日除了​集合新鮮農產品及特色手工藝製品攤檔;參加工作坊製作小巴「水牌」與德國酸菜工作坊等傳承手藝;亦有社區投票活動,加入更多受歡迎的墟市活動元素,希望透過墟市將地方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拉得更近!

日期: 3月18日 (星期六)

時間: 下午1時 – 6時

地點: 元朗厦村鄧氏宗祠外廣場

活動內容:

  • 新鮮農產品及特色手工藝製品攤檔
  • 工作坊一籮籮,包括近期人氣小巴「水牌」、天然牙粉 、民間手作手織草蜢 、首選配搭德國酸菜、自然香草種植 
  • 親子互動遊戲
  • 社區投票及抽獎活動

活動詳情:http://huimarket.hk/content/YuenLongMarket

活動回顧:

聯署:抗議陳章明發表性別歧視及性別定型言論 要求立即道歉及辭任平機會主席

editor No Comments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出席一個婦女機構活動,致辭內容充滿性別歧視,對此我們感到強烈不滿,要求陳章明就發言作出道歉,並立即辭去平機會主席一職。

據報導,陳章明當日的發言內容包括:

1) 香港女性都有兩條「事業線」,包括工作和家庭,而由女性擔當的家庭角色是男性做不到的,例如做家務等等。

2) 在香港職場上,男性沒有公平對待女性,但又會要求婦女在家庭擔當如此重要嘅角色,然而女性更從未計較過人工。

3) 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女性細心,所以通常由女性照顧老人。陳章明更以自己為例,父母由妻子照顧,自己老了也會叫女兒照顧,不會叫兒子照顧自己,因男士要出外工作。

我們認為陳章明的發言充滿性別歧視。身為平機會主席的他,不僅沒有批判充斥社會的性別不平等情況,反而以合理化、強化性別定型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對待:

1) 家務本應由家庭成員共同承擔,並不是女性的「天職」,女性也並非天生便較為細心和懂得做家務,然而社會的性別定型往往認定家務應該由女性承擔,使大部分女性自少便被要求和培訓做家務,結果造成家務由女性承擔的現實。

2) 香港女性往往擔任「雙職」的生活,一方面要面對職場上同工不同酬的情況,另一方面又要承擔大部分照顧家庭的責任。女性並非不計較在職場上受到不平等待遇,婦女和勞工團體多年來都致力抗爭,然而,平機會一直未有盡力促進同工同酬,改變社會結構性的歧視。

3) 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社會不應理所當然地要求女性承擔照顧的責任,更不應以「女性較為細心」等論述來合理化這種性別角色定型。政府應該以合理的資源支持社區照顧,社會應該開放地支持婦女自主,而不是將女性定型為家庭照顧者。

4) 社會應該保障全職家庭照顧者(無論性別),視家庭照顧為正式的工作,為全職照顧者提供全民退休保障等。

婦女節的意義,並不是在這一天給予女性額外的待遇,歌頌她們的付出,而是要呼籲公眾關注性別不平等的情況,並致力反對一切形式的性別歧視及促進別平等。

陳章明的發言反映他毫無性別意識和敏感度,完全不適合擔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我們要求陳章明:

1) 就他在國際婦女節的性別歧視的發言道歉!

2) 辭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一職!

查閱聯署名單及加入聯署


事件回帶:

3月8日國際婦女節

根據傳媒報導,陳章明在婦女基金會舉辦的活動上致辭,發表涉及性別歧視及性別定型的言論,包括:

  • 香港女性都有兩條「事業線」,一條係工作嘅,另一條係家庭嘅事業線
  • 由女性擔當嘅家庭角色係男性做唔到,例如做家務等等
  • 香港職場上,男士無公平對待女性,但又會要求婦女喺家庭擔當如此重要嘅角色,女性更從未計較過人工
  • 香港人口老化,因女性細心,通常由女性照顧老人
  • 自己老咗後,由女兒照顧,唔會搵個仔照顧自己,因男士要出外工作

3月13日

關注婦女權益的團體發起聯署,指出陳章明的發言充滿性別歧視。身為平機會主席的他,不僅沒有批判充斥社會的性別不平等情況,反而以合理化、強化性別定型和女性受到的不平等對待:要求陳章明就發言作出道歉,並立即辭去平機會主席一職。聯署全文

平機會其後作出回應,指陳章明一向非常尊重女性,重視她們對社會和家庭作出的貢獻,無意忽視男性對家庭責任的承擔。陳章明在該活動發表的言論,原意是讚揚女性,認同她們在工作和家庭多方面的付出,同時帶出不少婦女普遍面對的處境和不公平對待,藉此呼籲大眾對女性加予支持,絕無意圖強化兩性的性別定型形象。

平機會又指,陳章明可能在溝通上,未能完全表達他真正的意思,對於可能出現的誤會,希望各方能夠理解他的原意。往後在發表言論時會更加小心謹慎,避免再次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3月16日

截至12:00,二十多個團體及超過500人加入聯署。聯署代表到平機會抗議,直斥陳章明缺乏基本性別觀念,並要求他就言論道歉及辭職。

陳章明接信時解釋,自己一向尊重女性,該番言論原意是肯定女性在工作及社會的付出,對於引起誤會,他表示深感抱歉。他其後無回應參與者的提問便離開。

天水圍急症室啟用 首日198人求診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東方日報

日期:2016-3-16

報導連結: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70316/00176_016.html

天水圍醫院急症室昨日首啟用,服務時段為朝八晚四。昨晨八時開門前,已有十多名市民排隊等候,據急症室系統顯示,大部分時段市民只需等約一小時即獲診症,整日求診人次為一百九十八,當中卅三名病人需轉送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留醫。不少求診市民憂慮八小時日間急症無法滿足需求,「如果半夜三更(唔舒服)點算?」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新急症室服務時間短,無法有效紓緩屯門醫院的負荷…

街工聯同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等民間組織三十多人,昨到天水圍醫院請願。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認為,屯院急症室經常「逼爆」,天水圍醫院僅八小時急症根本無助解決問題,「居民夜晚去邊度睇醫生?呢區連夜間門診都無,最後都係去番屯院。」他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廿四小時急症及住院服務。

<閱讀全文>

天水圍師奶:別再說主婦「享清福」 家務勞動應計入GDP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報導日期:2017-3-8

報導連結: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62974

 

「因為結婚就不用給我工資,讓我白幹活,所以合理,是這麼回事吧?」「利用別人的愛來作免費勞動,這不是剝削嗎?」早前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紅遍港日台,女主角實栗對家務勞動的無酬性質提出批判,並發起一項社會實驗︰讓主婦的工作有償化,以丈夫「支月薪包食宿」的方式進行無愛的契約婚姻。

在這一邊廂的香港,天水圍師奶鍾婉儀深受女性主義啟發,為主婦的無酬勞動抱打不平,雖然她不認同把一段夫妻關係銀碼化,卻認為政府有責任回饋主婦對社會的貢獻,正與所屬組織「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策劃倡議,向政府爭取把家務勞動的價值量化,轉換成GDP上的經濟價值,從而迫使政府增加相關的財政支出,如照顧者津貼、牛奶金、託兒服務等,以肯定主婦作為經濟後盾及照顧社會未來棟樑的功勞,讓眾人知道女人不是「老奉」的「家奴」。

<閱讀全文>

胡官赴天水圍馬鞍山視察民情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成報

日期:8-3-2017

【本報港聞部報道】特首候選人胡國興昨日先後到天水圍及馬鞍山了解居民需要,他在無街市的馬鞍山利安邨嘗試在20分鐘時限內,買三餸一湯,他直認有困難,而且價格不便宜。此外,他在天水圍聆聽區內婦女意見,有婦女抱怨因滿社區的託兒服務不足,故要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胡國興認為婦女是重要的勞動力,政府應增撥資源幫助婦女。

被考以百元購三餸一湯

胡國興昨日應社福界選委邀請,前往馬鞍山利安邨附近了解居民需要。由於領展較早前翻新利安邨街市,邨內無街市,對邨民構成不便。沙田區區議員兼社福界選委麥潤培即席考驗胡國興,能否在利安邨以20分鐘時限買到三餸一湯。胡國興說,區內餸菜價格不便宜,要以100元左右買到三餸一湯有困難,結果他用了約100元,在超級市場買了雞蛋、蜆肉、菜、牛柳片、鯇魚尾、煲湯用的豬和節瓜,以及數隻香蕉。之後他又探訪一名獨居長者,並將餸菜送給該長者。麥潤培表示,邀請了三名候選人參加,但只有胡國興應邀。

胡國興昨日又到了天水圍出席「基層婦女議題及社區經濟交流會」,會上有婦女不滿社區的託兒服務不足,導致部分婦女因要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胡國興回應稱,明白婦女面對的困難,但婦女是重要的勞動力。他認為,政府應增撥資源,設立哺乳和育兒的社區友善設施,以及為婦女提供培訓,幫補家計,提升家庭入息。

至於會上有婦女要求設立照顧者津貼,胡國興認為設立津貼時,需要顧及每年用多少資源,因此必須慎重考慮。主辦機構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發言人透露,邀請了三名候選人參加交流會,但只得胡國興答允出席。

促進婦女權益 特首要有膽識 與特首候選人胡國興對話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社區發展陣線、社福同行、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平等機會婦女聯席、香港女障協進會、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同根社

 

促進婦女權益   特首要有膽識

與特首候選人胡國興對話

「基層婦女議題及社區經濟交流會」

三八婦女節將至,這個節日為紀念百多年前婦女爭取尊嚴生活,合理工作環境,八小時工作以及平等選舉權。然而時至今日之香港,婦女的處境人依然:依然不受尊重、依然長工時、依然沒有選特首之基本權利。

就連近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特首選舉工程,卻甚少有關婦女及基層議題的討論。一眾關注婦女議題及社區基層的民間團體趁着婦女節前夕,舉辦性別角度特首選舉論壇,我們邀請了三名候選人,然而只得胡國興答允與市民交流,讓市民就著基層婦女議題及社區經濟這兩方面表達意見,並了解對方在相關議題的政綱及意見,可見婦女議題在特首候選人眼中甚為邊緣。

當日一眾婦女首先向胡國興表達「湊仔」的辛酸,希望政府可以加強各層面的託兒服務,讓她們的生活可以有更高自主空間。現時,託兒服務出現斷層,在嬰幼兒時期的託兒服務最為缺乏。與會者倡議整全的託兒服務,倡議零拒收託兒政策,加強婦女發展空間。

除了託兒服務外,團體及一眾婦女亦有要求爭取照顧者津貼。在現時嚴重欠缺託兒措施的情況下,婦女因要照顧家庭而放棄工作,讓她們陷入貧困中。與此同時,照顧工作一直被視為無償的工作,價值不被重視,婦女只可以被動地等待丈夫給取家用。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以及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指出照顧者津貼不但可以減輕經層婦女的經濟壓力,更是對於照顧者工作的肯定。當照顧者有自己的收入來源後,減少婦女因為擔心失去家用,而對丈夫的無理對待噤若寒蟬,可見照顧者津貼更可以平衡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權力關係。

託兒服務的不足及無償的照顧工作容易讓婦女跌入貧窮網,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指出贍養費被拖欠及追討困難也讓婦女陷入貧窮。該會於近期進行的問卷調查[1]發現,超過六成作為贍養費收取方的受訪者在收取贍養費時遇到困難,主要是「被拖欠贍養費」(92%),其次是「被責駡或羞辱」(44%)。但追討程序繁複、成本高昂,曾在婦女為了追討子女每月數千元的贍養費而花了一年半時間打官司,最後需支付法律援助署五十多萬元律師費。該會建議設立一個中介組織,代替收款人收款和追討贍養費,以簡化程序,避免收款人在收不到贍養費、面對經濟困難時仍要在法庭和社會福利署之間奔波。

平等機會婦女聯席(聯席)指出,婦女面對上述問題主要是因為相關政策未有把性別角度作為考慮政策的因素。「性別主流化」是實踐性別平等的重要策略性工具,在任何社會政策、法例或項目在設計和推行前必須考慮可能對處於社會各個處境的不同性別人士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是否會造就或延續性別不公義。

聯席最近進行了《性別主流化在香港的實踐研究及檢討報告》[2],調查發現婦女事務委員會(婦委會)是負責推動性別主流化的主要機制,而性別主流化檢視清單(清單)、性別課題培訓、性別課題聯絡人(聯絡人)網絡及性別數據是主要的工具。可是,婦委會欠缺高層次中央機制所需的權力和人力及財政資源,實際性質較近似諮詢架構,對政府個部門政策性別主流化影響十分有限。性別主流化並沒有被給予獨立的撥款,導致工作失去焦點。婦委會委員任命準則不清,缺乏性別課題專家及未能包括不同處境婦女代表,令性別主流化工作停滯不前。加上婦委會委員工作十分依賴秘書處支援,委員很多時在推動和跟進工作時有心無力。性別主流化主要工具為清單,以及由每個政府部門及區議會都有的一名聯絡人所組成的性別課題聯絡人網絡。但清單對性別影響評估幫助成疑,因為性別培訓涵蓋不足,內容十分有限,流於表面和空泛。整個檢視清單運用過程欠缺系統性,沒有明確指標評估成效。另外,發展性別數據方面工作不足,在缺乏充足數據情況下,官員難以認真落實性別影響評估。聯席要求未來特首針對現時婦委會的問題,設立隸屬於特首或政務司司長的「性別平等處」,並由性別平等處負責帶領推動性別預算,培訓及公眾教育工作,及研究訂立性別平等法例的需要及可行性。

當日亦有婦女就社區經濟和胡國興交流,眾婦女亦指出社區經濟和婦女的福祉息息相關。有婦女表示希望在兒女上學等的時候,可以做到墟市做小生意或閒時販賣「拿手小吃」,賺取生活費,但卻因為政策限制下,處處碰壁。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彭樂欣指出現時申請墟市手續繁複,每次申請都要向多個政府部門交涉,在家生產更會違反香港法例。她要求未來特首成立社區經濟的專責部門,制定促進社區經濟的政策,讓團體推行社區經濟時,可以更有效及順利。

[1]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離婚婦女收取贍養費的狀況》新聞稿及統計數據,2017年2月18日,http://womencentre.org.hk/medias/press-release-of-maintenance-survey-result-2017-2-18/

[2] 平等機會婦女聯席,《性別主流化在香港的實踐研究及檢討報告》,2017年1月,https://excel3women.files.wordpress.com/2017/01/gmreportjan17_final_online.pdf

區區有回收 資源不外流—關於「社區垃圾在地處理」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水圍婦女關注垃圾徵費小組

致 立法會垃圾收集及資源回收小組委員會

2017年1月16日會議

關於「社區垃圾在地處理」意見書

區區有回收 資源不外流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成立於2007年,為紮根天水圍的非牟利社會服務團體,提倡居民直接參與,發展互助支援網絡。天水圍婦女關注垃圾徵費小組由一群居於天水圍的市民組成。本小組成立於2013年,除關注垃圾徵費政策外,亦積極跟進社區及全港垃圾處理政策,有否將垃圾視為資源加以善用,長遠令香港可持續發展。

 

垃圾徵費、生產者責任制、「綠在區區」等設施,為市民帶來連串生活及社區環境上的影響,但在缺乏配套設施及政策輔助下,我們擔心改善社區環境質素的責任,將轉嫁前線工人、非牟利團體及家務勞動者。我們認為政府現時應先推動以下各項工作,方能符合民間就社區資源在地利用的實際需要:

 

  1. 厲行乾濕垃圾分類,直接推行「按戶按」收費

審計署指出,本港過去10年廚餘量不斷增加,環保署更嚴重低估小蠔灣廚餘廠造價,由原先預算4.9億元飈升至16億元,而該廠每日只處理200公噸廚餘,此數量還遠未及每日3,382公噸的廚餘量。

 

為應對龐大家居廚餘量,我們認為必須全港切實執行源頭垃圾乾濕分類,讓廚餘不進堆填區/焚化爐。現時的政府方案提倡用三年過渡期來達至「按戶按量」收費目標,期間「按幢」收費方式亦可接受。我們擔憂的是,在欠缺誘因、無人手監管、過渡時間長等前提下,「按幢」收費將無助源頭減廢,更會妨礙推動垃圾分類,打擊市民對整體政策執行的信心和決心。因此當局應盡快立例要求全港執行乾濕垃圾分類,配合社區垃圾站配套更新,推行「按戶按量」的收費模式無需過渡期,以達預期的減廢目標。

 

  1. 社區垃圾站提供回收設施及加強配套,提高減廢誘因

我們建議住宅及商廈垃圾收集站增設小型回收品加工機器,如:壓膠機、碎紙機、廚餘堆肥筒/廚餘機等,提高回收效益﹔大型垃圾收集站應增加回收品種類(如區分廚餘、家具、不同型號的塑膠等)及提高收集次數﹔大型垃圾站同時亦須確保回收筒設計便利指引清晰、設定指定回收時段及安裝閉路電視,以配合垃圾徵費推行,並讓市民建立良好分類回收習慣。

 

此外,我們認為政府應讓「垃圾有價」。政府應帶頭推出奬勵性質的有償回收計劃,當市民推行回收時應給予奬勵。譬如設立具體減廢目標時間表,採用計分制,回收達某個數量便可換領日用品,如:廁紙、百潔布、現金券等,鼓勵市民回收,提高減廢誘因。

 

  1. 真正「綠在區區」,讓資源回流社區

三色回收筒物料因不當使用被污染、沒有送交回收商、位置不便監察等,令市民對回收成效失去信心。據我們日常觀察,若無經濟誘因及主題特色,「綠在區區」勢必淪為社區大白象工程。

 

我們建議將「綠在區區」發展成為具主題的資源循環試點項目,善用車隊服務,擴大其回收功能。譬如車隊定時定點到各屋邨收集二手家具電器,為有需要市民提供環保家具配對服務,舉辦「二手換物墟」、「社區維修站」,結合當區回收、升級再造、社區互助理念,讓資源回流社區支援基層,同時帶動綠色就業。如個別「綠在區區」回收地點接近民居者,亦可增設「社區剩食銀行」,鼓勵食物捐贈。我們認為上述建議既可回應市民需要,同時可善用「綠在區區」空間及車隊資源,真正落實社區教育為本,垃圾當區回收處理的政策理念。

 

  1. 盤點閒置官地,支持城市農耕活動助社區減廢

我們建議政府全面盤點閒置官地,支持城市農耕活動助社區減廢。如邀請當區非牟利團體以短期租約方式,借用閒置官地作有機堆肥種植用途﹔促請康文署增加「社區園圃計劃」撥地,增設有機堆肥區吸納城市廚餘及園林廢物,並提供完熟堆肥作種植用途﹔在市區綠化規劃上,增加「食用地景」(edible landscape)比率,以有機堆肥方式耕種蔬果、食用花、香草等﹔鼓勵房署邀請當區非牟利團體,活化屋邨花槽、荒廢魚池、綠化天台等空間,改建成社區菜園、香草園、食用花園、魚菜共生水池等。上述措施可讓每區都有作為小型廚餘堆肥及社區種植的示範點,藉支持城市農耕活動吸納市區廚餘,推廣惜食文化,打造低碳社區。

 

我們希望 貴會充分考慮市民的角度及需要,並將上述意見切實反映於社區資源在地處理的相關政策審議過程當中。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水圍婦女關注垃圾徵費小組

 

天水圍醫院開業 婆婆「求醫路」冇瓦遮頭 嘆馬路欠紅綠燈好危險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香港01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睇車呀!睇車呀!」身兼天水圍醫療關注組成員的街坊清早到達天水圍醫院門外,一行七、八人對住馬路好激氣:「條馬路好彎,又無斑馬線,車駛埋黎根本睇唔到!」由第一個區內屋邨天耀邨1992年入伙至今,天水圍人等醫院等了25年,新醫院今日(1月9日)終於落成啟用,但街坊的睇醫生故事卻剛剛正式開始:試想像你是一個85歲的婆婆,兩膝關節退化,右眼青光眼,從天恩邨步行至新醫院,還得擔心夜晚有事無急症睇,這到底是怎樣的一趟求醫路?

25分鐘路程無遮無掩 求醫路猶如長征

85歲的翁婆婆居住在天恩邨,她兩膝骨退化(骨性關節炎),行動較緩慢,步行至新醫院需時25分鐘。她須看骨科及眼科門診,以往睇腳時要跨區去屯門醫院,睇眼則定期到屯門置樂花園附近睇私家醫生,路程均需時一小時以上。現在天水圍醫院落成,應診路程減一半,她認為方便好多;但人在路上,不便的細節卻俯拾皆是。

「你哋後生,望落條路覺得近,我行得『摩』,行下要唞下。」翁婆婆首先要經過馬路穿過天恩商場,乘扶手電梯上一層穿過天橋後,再乘電梯落地面經過屋邨公園。途中,上落電梯不在話下,翁婆婆在橫跨商場入口時,往往需費力挨近門柱上落壆位,預防自己跌倒受傷。而路上遮陰設施不多,翁婆婆指屯門醫院的求診路雖然較遠,但有瓦遮頭,日曬雨淋也不怕,相反從屋邨走到天水圍醫院範圍就遮陰較少,翁婆婆說夏天唯有戴備水、毛巾和雨傘以備不時之需。

她坦言:「有醫院都已經好滿足。喺香港,慣咗啦,個個都係咁,有啲人手抱嬰兒晨早排隊睇醫生;我哋幾十歲又無工作,(遠征求診)好正常。」

醫院入口沒有紅綠燈的馬路 比虎口更危險

到新醫院門口,翁婆婆須橫過天壇街馬路,但馬路上並無交通燈,亦無斑馬線。患眼疾的翁婆婆只有左眼視力較好:「我矇查查,望落啲車一舊舊,應該整返個紅綠燈。」當中尤以醫院正門對出路段最為危險,行人橫過大彎位時,無法看清兩邊駛近的車輛,街坊們認為應加設紅綠燈。

馬路亦缺乏無障礙斜台,翁婆婆抵達行人路時要先挪高小腿,用手壓著路柱,慢慢穩定腳步再走上行人路:「整返個斜台就好啲。」附近地盤出入口舖設的鐵板不平,對長者亦相當不便。

新醫院暫無通宵急症服務 街坊仍需跨區求醫

規劃署推算天水圍區內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由2014年的25,800人增至2024年的48,600人,相信區內醫療需求未來仍有增無減。新醫院現今只提供部分「朝九晚五」的專科服務如內科及老人科、骨科等,翁婆婆希望醫院可盡快提供24小時急症及眼科服務:「好似便利店咁,開24小時,夜媽媽有事搭的士去到唔會摸門釘。」翁婆婆想要的醫院,是「就腳」、24小時運作且服務多元,像社區中的便利店,可以隨時求診。

不過新醫院急症室將於3月15日才投入服務,且只在上午8時開放至下午4時,目前為止尚未訂明什麼時候才有24小時急症服務;現時天水圍街坊要睇夜間急症,仍需跨區到屯門醫院或博愛醫院。由街坊及社工組成的「天水圍醫療關注組」在去年12月尾以網上及街頭問卷進行抽樣調查,訪問205位區內居民,當中近九成街坊認為8小時日間急症服務並不足夠,八成三人希望醫院可提供24小時急症服務。關注組希望醫院清楚指出何時提供通宵急症室,並提供牙科及中醫服務。

天水圍醫院首階段不設住院 有市民促引入兒科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無綫新聞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天水圍醫院今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院方稱會視乎情況逐步擴展急症室服務。

新落成的天水圍醫院樓高十層,首階段開放的包括內科、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專科門診,亦提供腎臟透析、放射診斷科、藥劑及社康護理等日間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朝九晚五」,並已聘請三百名醫護人員。

有病人家屬表示:「最好引入兒科,因為屯門醫院亦很滿,博愛仍暫時未有兒科。天水圍始終是住宅區,老人家和小朋友較需要服務。」

至於急症室,三月十五日起每日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提供服務,但未有住院服務。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梁兆隆表示:「醫院是得物無所用,你來到這裡,又要轉送到屯門或博愛醫院,但這裡只有一條車路,可能會更擠塞,反而寧願自行坐車到屯門或博愛,可能更方便、更快。」

院方指,會先逐步延長急症室服務時間。天水圍醫院行政總監楊諦岡指:「其實區內大部分市民需要服務都是在下午四至八時,我們下一個急症室階段運作到位後,人手亦有時,希望能將服務時間推展至十二小時,下一步希望推至廿四小時。我們要視乎每年有多少醫科畢業生,有多少醫護人手供應,才知道何時做到。」

院方仍未有開展住院服務的時間表,而將會提供的三百張病床會視乎需求及情況,再決定如何分配。

居民苦等已十年 醫院終淪為診所 九成居民認為急症服務不足 天水圍醫院無法滿足居民需要 「天水圍居民醫療需要問卷調查發佈會」 新聞稿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醫療關注組

居民苦等已十年 醫院終淪為診所
九成居民認為急症服務不足
天水圍醫院無法滿足居民需要
「天水圍居民醫療需要問卷調查發佈會」

從2007年起,天水圍居民一直力爭興建當區醫院。經十年努力,天水圍醫院終在今天(2017年1月9日)正式啟用,不過整個過程中,當局並沒有就醫院設施、服務等各方面作出任何公眾諮詢。政府消息指該院暫只能提供日間急症服務(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另外,政府一直沒有披露該院專科門診服務細節。直至近日,政府才指出該院將有內科及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在如此欠缺公眾諮詢及平等溝通,幾近閉門造車的情況下,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水圍醫療關注組為了解天水圍醫院能否回應到天水圍三十萬居民的醫療需要,在上年12月尾透過網上及街頭訪問向天水圍居民進行抽樣調查,最終訪問了超過二百名居民。在發佈會的尾聲,街坊們到天水圍醫院貼上自己的心願到展板上,希望其願望能盡快成真。

調查發現近90%受訪者認為天水圍醫院的日間急症服務(早上八時至下午四時)並不足夠,而超過80%受訪者表示希望天水圍醫院能有二十四小時急症。亦分別有37.8%及31.7%受訪者希望天水圍醫院能有牙科及中醫。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組織幹事梁兆隆指出,天水圍醫院滿足不到大多數居民的醫療需要,估計當醫院正式啟用後,仍然約有七成以上市民需要到屯門或博愛醫院求診。他呼籲當局提供落實「二十四小時急症服務」的時間表,並建議在半年內要推出此服務。

天水圍醫療關注組成員何女士說︰「現在必須選擇時間來患病,在下午四時後千萬不要病,不然又要回到屯門求診。」天水圍醫療關注組亦指香港的牙醫服務十分欠缺,但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於牙科卻有極大的需求,希望天水圍醫院可以有全面的政府牙科服務,並建議把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由關愛基金資助轉成政府恆常的資助項目,並建議放寬年齡限制至65歲。

另外,天水圍醫療關注組亦建議政府可以為中醫服務提供補貼,讓中醫收費變成昔通科門診的收費差不多的水平(即大約四十五元)。這樣可以為普通科及骨科等其他醫院服務分流,減輕天水圍醫院,甚至整個新界西醫療聯網的醫療壓力。而補貼藥材必比補貼中藥來得便宜,中醫更有很多不使用藥來醫病的方法,例如針灸,因此必能減少其醫療成本。在天水圍醫院推行中醫服務不但回應到居民需要,更能減輕西醫的醫療壓力,又能節省成本。

15871457_1689349274424587_4418235613538260300_n

天水圍醫院今起分階段應診 急症室三月啟用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Now新聞台

報導日期:2017-1-9

報導連結:請按此

天水圍醫院今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醫院暫時只提供日間專科門診;急症室要到三月中才啟用,初期只提供八小時服務,而住院服務未有推出時間表。

新落成的天水圍醫院位於天水圍天壇街,天瑞邨和天華邨之間。

醫院首階段會在星期一至五的朝九晚五提供非緊急服務,包括內科及老人科、矯形及創傷科和家庭醫學、專科門診服務,亦有腎臟透析和放射診斷等日間服務,目前已接收二千名病人預約。

至於急症室要等到三月十五日才啟用,初期每日只提供八小時服務,會分階段延長時間,何時有廿四小時服務則未有時間表。而目前醫院也沒有住院床位,至於何時推出同樣未有時間表。

有附近居民表示,覆診較以前方便,但希望盡早有廿四小時急症服務。

有關注天水圍發展的團體促請院方在九月開展24小時急症服務。

院方預計急症室啟用初期,每天大約會有三百名病人求診。消防處會安排足夠救護車轉送有需要住院,例如病情較嚴重的病人,到屯門或博愛醫院。

【天水圍社區報】婦女湊仔甚艱難 社區支援需求大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湊仔甚艱難!洗衫煮飯一人幹,包攬寶寶五六餐。產後支援及社區託兒服務對婦女幫助甚大,惟現時能使用這些服務的婦女比例如嚴重偏低,社區支援亦不足。

天水圍產婦困境:幼兒託管服務不足

目前為0-2歲嬰兒家長提供託兒服務的「獨立幼兒中心」,服務長期爆滿,有中心輪候時間達兩年。「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即「社區褓母」),服務亦只供0-6歲的兒童參加,但因為數量少,輪候期長,加上屬義工性質,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未能讓家長安心使用。且該服務收費昂貴,每小時收費$18-$24元,對比不少基層街坊只獲最低工資,長遠實在難以負擔。

社康護理服務,從來僧多粥少!

「社康護理服務」能免除產後婦女舟車勞頓前住檢查之苦,上門護理服務也能更確切評估婦女在身體及照顧嬰兒的各種需要。一般而言,產婦出院時,醫院會提供產婦有關產後護理的單張及聯絡電話,以便產婦參閱及查詢。產婦在母嬰健康院作產後跟進時發現問題,如:傷口感染、血壓過高、情緒問題或育嬰困難等,醫院均會轉介社康護士跟進,包括為母親評估身體狀況、作產後情緒評估及教育母親產後護理、育兒等技巧,例如自我傷口護理、育嬰指導及母乳餵哺等。社康護士若發覺產婦及其家庭需要其他支援,亦會轉介她到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或政府部門,如社會福利署及母嬰健康院等,以便接受其他援助。

但從日常觀察所見,絕大部份曾分娩的婦女均未曾使用該服務,甚至入院分娩時亦從未有醫護人員詢問她們是否需要「社康護理服務」。2012-2013年間共有446名社康護士,為3,077個產婦提供相關的社區支援服務。而2011年公立醫院分娩及預約分娩數字的總數為45,372,由此推算,每年能使用「社康護理服務」的產婦比例不足一成。

(資料來源:立法會公開資料、《醫管局統計年報2012-2013》)

母乳媽媽產後的血與淚

issue11_feature_cycle
天水圍媽媽在缺乏社區支援的情況下,如何在區內擔起照顧寶寶,打理家居的重責?區內服務對於帶著孩子的婦女來說,究竟又有什麼問題或缺陷?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天水圍社區報(2016年 秋)

【天水圍社區報】爭取公營街市 解決民生所需

editor No Comments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2016年進行的街市物價調查發現,領展街市的物價普遍高於食環街市,部分食材價格相差一倍。到底為何天水圍三十萬人卻沒有公營街市?天水圍街坊又想要一個怎樣的街市?

天水圍街市壟斷情況

近年領展逐步將街市外判予承辦商營運,部分被指拒絕租出某幾類檔口(例如肉檔),以保護承辦商本身的零售業務,進一步收窄居民的選擇。另外,因為領展及其外判商的租金遠遠高於公營街市,商戶最終迫不得已將部分的租金轉嫁消費者。

現時的食環街市的檔口以價高者得的方式競投,雖然租金及物價並不保護低於領展或私營街市,但食環街市規定需要以私人身份承租,此例能有效避免財團壟斷。而且興建公營街市能夠引入競爭,增加小檔數目亦能增加當區就業機會。

  領展外判管理 房屋署外判管理
數目 4 1
地點 天盛、天瑞、頌富、天澤 天恩

土地問題?

透過多年來各部門、團體及街坊之間的討論及爭取,現時天水圍興建公營街市的可行選址包括:

  • 天慈九巴車廠
  • 天華食環車廠
  • 天暉路女童軍中心
  • 天秀墟

issue10_feature_map

到底天水圍街坊心目中的理想街市是怎樣?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天水圍社區報(2016年 夏)

環保酵素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環保酵素工作坊poster

今個星期日(8月7日)我地會黎到大窩口,同街坊一齊整環保酵素。
環保酵素不單止沒有一般化學清潔劑的嗆鼻氣味,還具有殺菌及分解油脂的能力。
想知整環保酵素有咩竅妙?約埋街坊鄰里一齊黎上工作坊啦!

日期:8月7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00-5:00
地點:大窩口邨下山廣場
參加方法:即場參加,毋需報名
費用:免費!免費!免費!
期待大家一齊參與,學習新技能!


 

活動花絮:

天然艾草防蚊膏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13710494_1444546998904817_1830393634080983316_o

知唔知你用緊既防蚊貼、防蚊膏、蚊怕水有咩化學物質?用咗對小朋友、孕婦同自然有咩傷害?與其俾錢買一堆化學品,不如嚟我哋既防蚊膏工作坊,整個無害蚊膏啦!

日期:2016年8月4日(四)

時間:上午10:00-11:00

地點: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12號室(天水圍社區協作平台)
報名查詢:34820654 (葉小姐 / 陳先生)

 


 

活動花絮:

IMG_0028 IMG_0032 IMG_0038 IMG_0040

果皮3用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果皮3用

今個星期日(7月31日)又有「果皮3用工作坊」啦!
想知食完嘅果皮有咩神奇用途?一於一家大小齊齊黎上工作坊啦!

日期:7月31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00-5:00
地點:慈樂邨二期廣場
參加方法:即場參加,毋需報名
費用:免費!免費!免費!
期待大家一齊參與,學習新技能!

食物添加劑講座

editor No Comments

13723855_1440800312612819_6076540966443902691_o

平日食野有冇諗下入面有咩成份?包裝紙上面的標籤又應該點樣睇架?
想食得健康又精明,就要黎聽下呢個有關食物添加劑嘅講座啦!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活動花絮:

星期二(7月26日)在平台舉行了「食物添加劑講座」,街坊們都反應熱烈。我們不單止認識到不同類型的食物添加劑和脂肪,還學懂了看營養標籤,會選擇較少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呢!

ho 1

快樂月事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13474963_470653846478747_8895028855137210096_o

聽說每場革命都會流血。

女生們,你們又有沒有留意到,每個月在我們身體裡面,已伴隨一場又一場,劇痛而鮮艷,激烈而洶湧的革命?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帶著正面、喜悅的心情,了解月事,迎接身體每個月的自然洗禮!

*即棄M巾有幾毒?

*簡介即棄M巾以外的可能

*紓緩經痛「自療」:按摩、外敷、女士友善食材介紹

*環保布衛生巾DIY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小刺蝟hedgielittle、喜居生活合辦

日期:2016年7月29日(五)

時間:晚上7:00 – 9:00

地點:喜居生活@JCCAC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L1﹣02室)

費用:$220(含1片布衛生巾材料)

人數:12人

報名方法:

填妥網上報名表 http://goo.gl/forms/xWovKHT4jg

把款項傳入恆生銀行戶口 799-040027-883,然後whatsapp入數紙到55423204,或電郵入數紙給 info@livelylifehk.com,或直接到喜居生活以現金付款。

薄荷牙粉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牙粉_宣傳 [自動儲存]

今個週末有咩做?一於一家大小一齊黎整環保小手作啦。

今個星期日(7月24日)我地會係在柴灣邨舉行「薄荷牙粉工作坊」和「果皮3用工作坊」,教大家利用天然材料製作又新鮮又安心的薄荷牙粉,以及3個果皮神奇的清潔用途。有興趣就黎睇睇啦!

日期:7月2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1:00-5:00
地點:柴灣邨灣畔樓和灣映樓中間空地
參加方法:即場參加,毋需報名
費用:免費!免費!免費!

期待大家一齊參與!

自主清潔工作坊系列-天然牙膏牙粉

editor No Comments

13403800_469921486551983_4944266287689402349_o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X 喜居生活

工作坊內容:

1) 廣告解毒:了解化學牙膏對健康和環境的害處

2) 回溯傳統:從歷史文化看中外護牙方法

3) 自主自製:天然牙膏及牙粉動手做(共三款)

報名方法:

填妥網上報名表 http://goo.gl/forms/6j4U7Gx59W

把款項傳入恆生銀行戶口 799-040027-883,然後whatsapp入數紙到55423204,或電郵入數紙給 info@livelylifehk.com,或直接到喜居生活以現金付款。

日期:7月22日 (五)

時間:晚上7:00 – 9:00

地點:喜居生活@JCCAC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L1﹣02室)

費用:$220/人 (包括所有材料,每人可帶走製成品三份)

名額:12人

甚麼是永續 (Permaculture)?

editor No Comments

甚麼是永續 (Permaculture)?

 

與自然合作,開拓自主生活


 

面對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不安於當時資本主義社會扭曲發展,澳洲生態學家比爾.莫里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提出了一套以效法自然為基礎的設計系統,在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回應全球環境問題。

永續提倡仿傚自然界的功能及美感,以解決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例如水、食物、能源和住所。而其技術和設計倫理概念亦可應用於社會系統的宏觀規劃,如社區空間營造和社區經濟網絡的建立。

而這設計理念引發的是一場持續的革命。

永續提出的是一套讓人實踐自主生活的原則和方法,但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講求尋找適切的方法及合乎永續倫理的設計原則應用,讓所有元素彼此互動從而達致最佳生態效益。實踐永續生活從來不是著重某單一技術農法的掌握,而是一場從不同生活層面重奪自主的運動。

永續不是單純的等於有機耕種或退隱田園,而是人與自然共存的整全追求和生活實踐。永續設計強調的是以當下行動,正面的回應問題、甚至系統性的危機,發展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解決方案,減輕生活對環境的影響。永續設計雖有三大倫理為指導方針,十多項行動原則作為框架,但實踐視乎設計者對當地環境的觀察及個人知識,著重靈活變通及因時制宜,因此並無一成不變的「永續模式」。

 

永續設計倫理


照顧地球

人依賴土地而存在,陽光、空氣、水、微生物、泥土為人類提供所需的生存條件。永續設計講求的是合乎所有地球生命的福祉,而非為單一物種服務(如:人類)。為維持自然生態平衡,實踐對環境有益及取之有道的生活方式,尊重不同生物與生俱來的價值,善待地球,務實解決人類未來生存問題。

照顧人

永續設計者相信,人在全球環境生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必須重視人的基本需要,讓所有人都有發展自我、取得安全食物和居住環境的機會。人與地球本就是福禍相倚,所以透過照顧土地,人便得以持續滋養,照顧環境我們亦同時療癒自己。

 

平等公義分享

以公平公義為基礎,善用地球資源的經濟及社會系統。在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時,分享有餘的時間、能量、資源、金錢,減少不必要浪費。透過重建人與人的互助關係,讓有限的環境資源得以合理分配予他人及地球上不同生物,讓傳統的知識技術越過貧富、年齡、性別的差距。

永續設計原則


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
1.觀察與互動
2.收集、回收與儲存能源
3.有勞有穫
4.自我調整及接受回饋
5.重視再生資源
6.無廢物產出
7.從設計模式到細節規劃
8.寧整合莫分割
9.採取小而慢的解決方法
10.運用並尊重多元
11.使用邊界生態及重視邊緣資源
12.靈活運用並回應變化
比爾.莫里森(Bill Mollison)
1.多樣性
2.邊沿效應
3.有效率的能源規劃
4.能量循環
5.量力而為
6.生物資源
7.同一元素有多重來源
8.每個元素可產生數項功能
9.自然演替
10.相對位置

 

永續自主的天水圍


透過觀察空氣、泥土、微生物、植物、昆蟲、人、社會的互動關係,永續提倡模仿自然,以製定生產系統,重視能量的循環和不同元素的互補平衡。

就地理位置而言,天水圍處於鹹淡水交界,生態物種特別豐富。昔日天水圍的魚塘從設計佈局到細節規劃更處處體現智慧—住家架在魚塘邊,以木為建材,四面通風,以基圍控制水位高低,定期「鏟塘」、「乾塘」、「曬塘」讓水土有時間恢復,平衡土壤酸鹼值。又可讓濕地的鳥類定期捕食低經濟價值的魚塘生物,間接減少病蟲害,以小而慢的方式維持長遠生態平衡及生產效益。漁農更懂得善用魚塘基圍的邊緣位置種果樹,因應時令種菜,採摘田邊生長的草藥曬乾後收藏備用,觀察天氣變化對身體的影響,按四季調節作息,與自然合作從事經濟生產,同時照顧家人。

魚塘亦體現到永續的整合概念,考慮到將不同元素在相對位置上整合起來,讓一項元素提供多項功能。譬如魚塘裡養鴨除了在魚業淡季時提供額外收入,平日鴨子可吃掉塘邊雜草、減少蟲害、鴨糞可作肥料、提供蛋、肉和羽毛,更可作為魚塘的守衛,是養魚戶的好伙伴。

但隨著八十年代天水圍新市鎮規劃發展,大部分魚塘被填平,鄰近的農地亦被地產商收地。不少魚塘荒廢至今已數十年,而仍在運作的亦多被內地集團收購。自從禽流感疫情後,政府更禁止養魚戶在魚塘養鴨。各種限制漁農業發展的政策、過度急功近利的市場發展邏輯,以及越來越嚴重的水土環境污染,令本地養魚戶多選擇轉行或退休,他/她們的一身經驗和手藝隨鄉村城市化逐漸被社會遺忘。

推廣自家種植及建立社區生產系統,其意義不止是給個人提供安心的天然草本用品和食物,向財團傾斜的城市發展模式,以至的影響高舉成本效益的管理主義,皆不知不覺地支配著我們的生活方向以及小節。從日常生活似乎不可或缺的化學清潔劑,對環境中生物多樣性和社區微生態平衡造成的傷害;到醫療及藥物市場的操控,社區欠缺醫療配套,忽視、貶低傳統民間草藥食療功效,導致文化難以傳承。消費主義將我們與大自然割離,往後我們是否只能依賴消費而存活?

我們希望透過一系列草藥工作坊和社區導賞,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天水圍街坊,透過學習「永續」的概念重新認識傳統「天地人」共生共育的道理,明白自給自足的生產系統對居民生活質素和下一代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社企民間高峰會—屯門社區論壇

editor No Comments

13735715_1440824395943744_8257121941207818979_o13708376_1440824392610411_2253463771528687544_o 

共享社區資源不但解決社區問題,也可以鼓勵營造共同價值,促進當區就業和經濟。理解共享概念,為社區資源得到更理想的利用。

7 月15日上午9時半至下午1時於屯門良景邨良景社區中心2樓,香港循理會屯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禮堂舉辦社企民間高峰會—屯門社區論壇,主題是有關「共享經濟」。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亦就社區種植、永續自主計劃的項目作分享。

報名方法如下:
網上登記: goo.gl/8tdzXt
電話:(852)3488 6078

「惜食行者」 電台:天水圍街市「靚菜剩菜」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 香港電台第31台「惜食行者」

報導日期: 2016-07-11 

報導連結: 按此連結

 

13620824_863362257131229_2796649496450520862_n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有衣食大使」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透過剩菜聯繫社區,加強街坊鄰里的凝聚力?今晚請來組織幹事阿娟一一細說!

街市每天都有大量賣剩的新鮮蔬果,被送往堆填區,成為3640公噸(2014年環保署數字)廚餘一部分。

據估計,單是元朗區每天便「生產」達400公噸的廚餘,當中包括新鮮剩菜,以及不少本不應被浪費的食物。位於元朗區的天水圍一直較多低收入住戶居住,為何這些新鮮蔬菜變成剩菜,沒有被送上有需要家庭的飯桌上,卻送去堆填區?

直至五年前,一班「有衣食大使」決意改變這個社會荒謬,每天風雨不改地推著手推車走進街市,向商戶逐家逐家「募捐」剩菜。剩菜經整理後,送給有需要家庭,成為桌上佳餚。5年來,「有衣食大使」們透過回收剩菜,不僅減少浪費、保護環境,也為天水圍街坊鄰坊編織關愛網絡。

「有衣食分享計劃」由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靠著資助,計劃得以發展至今。然而,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如何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該計劃的組織幹事阿娟憶述,當初大多數商戶都不肯捐出剩菜,即使幾經努力游說商戶,而回收到的剩菜,也有街坊介意而不願接受。

一班「有衣食大使」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透過剩菜聯繫社區,加強街坊鄰里的凝聚力?阿娟會在「惜食行者」第一集「靚菜剩菜」,向大家細訴,她也會分享街坊們的烹調心得,教大家如何把剩菜化作有愛心又美味的佳餚。

綠惜時黛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13418605_2051835371708488_7506628592966616488_o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充斥在消費之中,不論是用的、吃的,我們都不知道產品的來源,不知道我們將它們拋棄之後,它們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綠惜時黛即將舉辦三節環保工作坊,主題圍繞女生的日常生活。一邊手作環保小物,一邊學習如何花點心思,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小小的改變之餘,令自然變得更加美好。

對象: 區內婦女

查詢: 34820654

報名方法: http://goo.gl/forms/n91mhQpQNjL3X7T83

地址: 天水圍天悅邨悅貴樓地下12室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30/6 天然潤唇膏工作坊

時間:14:00-15:30

內容:利用天然的蜜蠟做和香薰油,製作屬於自己的天然潤唇膏。

4/7 布衛生巾工作坊

時間:14:00-15:30

內容:自己的喜愛的舊Tshirt、布料再利用,制作每月必會用到的貼身小物—布衛生巾。

7/7 甜蜜蜜果醬工作坊

時間:14:00-15:30

內容:利用成熟的夏日果實制作美味又健康的果醬,自用送人都適合。


「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這種口號經常能夠聽到,但要實踐起來,往往是不知從何入手。除了培養避免用塑膠袋,節約用電這些習慣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生活中如何實踐愛護環境呢?

有見及此,綠惜時黛配合女性日常,制定了這三個工作坊,以女生平日接觸到的事物,好像是護膚,月事等去切入理解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既有實用的手工藝,又有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關心自己又愛護地球的女士不容錯過啊~

投影片1


 

活動花絮:

IMG_0621IMG_0618 

舒緩痛症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13507128_1412536645439186_3457875502599779680_n
不少街坊因照料家務的勞累和壓力導致頸梗膀痛、夜晚失眠等的身體毛病出現。為了減輕街坊在日常生活中的勞損,「天水圍社會發展網絡」舉辦舒緩痛症工作坊,讓一眾婦女學習從伸展、按摩和飲食中舒解壓力,舒緩痛症。

一齊黎學下野,分享下~

「性別與城市空間」社區導賞

editor No Comments

6月18日,「網絡」應中文大學性別研究中心的邀請,為參加了性別角色工作坊的朋友在天水圍社區導賞。當日以「性別與城市空間」的角度切入,帶大家用性別的眼睛去看看天水圍這個社區的建設對婦女使用者帶來何等不便。

13497708_1412715365421314_5105819973913055144_o 13503034_1412715318754652_2884854243365189141_o13483345_1412715282087989_6323257449210026119_o  13443148_1412715298754654_3001537375675842156_o 13502744_1412715385421312_8039185735538862046_o

【我們的悅事】展覽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習慣X自然小剌蝟happeriod—「女事續群」合辨:【我們的悅事】展覽

period_1

「秘密花園」:草藥盆栽、月事食療介紹
展覽設計策劃: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展覽期:20/5/2016 – 13/6/2016
場地: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7 綠色空間【我們的悅事】展場
創作理念:
「自然」(nature)這個字,其拉丁字根是「生育」(natus)。 女性的社會角色分工(照顧老弱、家務勞動),以及其身體經驗(月經、懷孕、生育),讓她與自然更親密地連結在一起。

永續生活源於與自然合作,尊重不同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透過學習草藥的各種療效與特性,認識「天地人」共生共育的道理,從根本關注及改善女性健康。
人與地球本就是福禍相倚,透過照顧環境,我們同時在療癒自己。讓我們一起認識草藥,善待月事,滋養生命。

 

period_2_0

草藥種植食療工作坊

針對月事引起的各種身體反應,草藥都有紓緩、改善和預防等等的作用。

大家若有興趣親身體驗,用視覺、味覺和觸覺等去感受對女性月事有益的各種草藥。不妨參觀「我們的悅事」展覽同時,參加由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主辦的草藥種植食療工作坊。
 

內容:
– 介紹女性友善草藥
– 講解家居種植及食療方法
– 分享草藥茶點

日期:
場次一:28/5(六) 16:00 – 17:30
場次二:5/6(日) 14:00 – 15:30
場次三:11/6(六) 10:30 – 12:00
場次四:12/6(日) 15:30 – 17:00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7 綠色空間【我們的悅事】展場
材料及導師費:$120 (包每人草藥茶點一份)
名額:每場10位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

editor No Comments

以關注和推動女性自主、性別平等及永續生活為目標,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連同習慣X自然和小剌蝟happeriod組成了「女事續群」。

藉著慶祝5月28日「世界月事日」,「女事續群」舉辦了一系列名為【我們的悅事】的正向月事展覽活動及工作坊。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於5至6月期間在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7 綠色空間舉行。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預備了「秘密花園」的草藥展覽,展示一系列對女性身體有益的草藥如益母草和紫蘇葉,嘗試從自然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身體,拉近自然與人之間的距離。

「秘密花園」:草藥盆栽、月事食療介紹
展覽設計策劃: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展覽期:20/5/2016 – 13/6/2016
場地: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7 綠色空間【我們的悅事】展場
創作理念:
「自然」(nature)這個字,其拉丁字根是「生育」(natus)。 女性的社會角色分工(照顧老弱、家務勞動),以及其身體經驗(月經、懷孕、生育),讓她與自然更親密地連結在一起。

永續生活源於與自然合作,尊重不同生命與生俱來的價值。透過學習草藥的各種療效與特性,認識「天地人」共生共育的道理,從根本關注及改善女性健康。
人與地球本就是福禍相倚,透過照顧環境,我們同時在療癒自己。讓我們一起認識草藥,善待月事,滋養生命。

除以之外,還有舉辦草藥種植食療工作坊分享在家都能種植、制作的草藥和食療。

草藥種植食療工作坊

針對月事引起的各種身體反應,草藥都有紓緩、改善和預防等等的作用。

大家若有興趣親身體驗,用視覺、味覺和觸覺等去感受對女性月事有益的各種草藥。不妨參觀「我們的悅事」展覽同時,參加由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主辦的草藥種植食療工作坊。

內容:
– 介紹女性友善草藥
– 講解家居種植及食療方法
– 分享草藥茶點

日期:
場次一:28/5(六) 16:00 – 17:30
場次二:5/6(日) 14:00 – 15:30
場次三:11/6(六) 10:30 – 12:00
場次四:12/6(日) 15:30 – 17:00
地點: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7 綠色空間【我們的悅事】展場
材料及導師費:$120 (包每人草藥茶點一份)
名額:每場10位

南台灣農村社大團隊參訪交流日

editor No Comments

交流團體: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臺南市新化社區大學
臺南市北門社區大學
臺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美濃愛鄉協進會

交流内容:

  • 簡介天水圍的人口、地理位置、區内規劃等,讓大家瞭解天水圍的情況及困境
  • 講解本機構之理念及各種計劃内容
  • 介紹社區報及各種環保綠色產品
  • 由關綜聯同事介紹其機構背景及分享推行時分券的經驗
  • 參訪區内設施及天秀墟,親身瞭解天水圍社區

 


 

活動花絮:

分享會進行中


介紹《天水圍社區報》内的内容

由天水圍婦女生產的布衛生巾不但遵循環保原則,也給了區内婦女更大的自主性,達至充權效果。

台灣旗美社大的正揚先生表達對分享會的感受。

因社區經濟而誕生的時分券

分享完結後,我們送上牙粉作爲紀念

臺灣朋友也送上從本土帶來的紀念品,當中精美的工藝品更讓我們讚嘆不已。

走入社區,簡介服務設施大樓内的機構及設施。

講解將區内花槽改爲種植作用的可能性。

講解香港的房屋類別及房屋問題。

走訪天秀墟,親身體驗當中的佈局及環境;讓臺灣朋友與檔主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

2015年8月6日

欲瞭解以上臺灣社區大學及機構,可前往本站的友好連結

收集橙皮行動及酵素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收集橙皮行動得到街坊鼎力支持,永續自主小組著手開製造兩大桶酵素。


 

活動花絮:

13330978_1397163690309815_387531312969946653_n 13335930_1397163626976488_7556831308546607129_n  13346480_1397163676976483_835724195895104812_n 13346562_1397163643643153_2118821454045503881_n13344553_1397163710309813_6382743265178032451_n

栽種女性益草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 Metropop

報導日期: 2016-06-02

報導連結: 按此連結

栽種女性益草 metro2

《一盆風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社區種植活動

editor No Comments

傳媒名稱: 香港電台第5台「香江暖流」

報導日期: 2016-05-31 11:00-12:00

報導連結: 按此連結

 

快樂月事工作坊

editor No Comments

2014年5月 逢星期二 晚上八時至九時三十分
天晴社區會堂 活動室
查詢:3482 0622 (鍾小姐 /梁小姐)

快樂月事工作坊
13 / 5 / 2014 女兒夜話:月經不可怕
20 / 5 / 2014 紓緩經痛「自療」:按摩、外敷、食療
27 / 5 / 2014 環保布衛生巾D.I.Y


 

活動花絮

m-1
m-2

參加者許小姐表示:之前已聽過衛生巾好唔環保,又有毒,知道台灣有得買但好貴,知道呢度教整布衛生巾,特登來學!

《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結果發佈會暨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說明會

editor No Comments

《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發佈會 暨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說明會

《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結果發佈會暨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說明會經已完滿結束了。

透過這次收集的《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女事續群分析了部份觀點如下: 現在社會對於月事的討論仍然不足、關於月事的性教育導向單一,未能呈現出女性可以有多樣的方法來回應月事,以及選取的月事產品跟對月事觀感的關聯性(用即棄衛生巾的人傾向對月事有負面印象,用布衛生巾、月經杯這種可循環再用的產品感覺則較良好)等等。(詳見:【新聞稿:打破月經迷思 開啟社會討論】)

同時,席間也分享了女事續群成立初衷,各式月事用品的用法、清洗方法和準備在未來推行的正向月事校園推廣計劃。

如欲了解更多《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結果發佈會暨 【我們的悅事】展覽活動說明會的內容,歡迎各界媒體,及對推動正向月事運動抱有熱誠的朋友查詢及討論。

活動詳情:

日 期:27/5/2016 (星期五)

時 間:下午3時

地 點:【我們的悅事】展覽現場

地 址: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 

L7 綠色空間

活動內容:

– 「女事續群」介紹團體背景及活動理念

– 「月經認知與經驗」問卷調查結果資料發布:

團體分享「家人不提月事」、「月事影響日常活動」、「使用非即棄衛生巾對象較喜歡月經」等情況

– 【我們的悅事】展覽及工作坊內容介紹

– 介紹各式月事用品(包括:布衛生巾、月經杯、海綿等)

– 未來行動:收集即棄衛生巾換環保產品、正向月事校園推廣計劃

活動花絮:

13308151_633401023503048_9200917146879875268_o-2 13308151_633401023503048_9200917146879875268_o 13322009_633345813508569_3119279621799232198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