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 有關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 有關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
立場書

兒童照顧者聯席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29/8/2014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

有關託兒、託管服務及兒童照顧者的支援政策

立場書

 

背景

兒童照顧者聯席(下稱:聯席)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希望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者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香港的女性勞動參與率一直偏低,並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等人口問題,《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報告》歸納意見顯示公眾均認為需要改善託兒服務;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亦有措施加強託管服務和學童的課後支援;關愛基金亦推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我們認為要提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必需進一步改善現行的託兒、託管及課後支援等服務,亦應正視目前的工作待遇,工作對家庭友善,方能讓婦女安心就業,補充勞動力。

 

新增獨立幼兒中心欠缺時間表

有見社會對獨立幼兒中心的需要求過於供,勞福局局長張建宗先生曾向我們表示,政府擬增加10間獨立幼兒中心,每間約會有100個名額,第一間將於2017年於石門落成並投入服務;局長並沒有交代其他新增的獨立幼兒中心的規劃情況,也似乎未有任何時間表,落實遙遙無期。聯席對這種臨急抱佛腳、欠缺長遠承擔的福利規劃非常不滿,這無疑等於要現在有託兒需要的家長放棄託兒的幻想。

 

其實,勞福局及社會福利署在短期並非無計可施,現時「互助幼兒中心」服務使用率極低,但實已有一定的空間和配置,只欠缺政府資源在人手方面的投入;政府只需要投入適當的資源,讓現時的「互助幼兒中心」轉型為小型、正式的獨立幼兒中心,短期內實可提供一定數量的名額,暫時舒緩嬰兒託兒的需求。此外,局方及署方亦應盡快在個別年輕社區尋找空置單位,規劃作獨立幼兒中心,滿足社區需要。

 

對課餘託管服務的意見

現時於青年中心內的課餘託管服務,全港只有約5,500個名額,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推出後,增加約了12,800個名額,我們樂於見到有更多的學校營辦「試驗計劃」。然而對於龐大的需求,現有的名額也只是杯水車薪,而且服務尚未到位,未能真正照顧到家長就業需要。聯席成員的實際經驗是,區內的課餘託管服務經常滿額,輪候時間長,更沒有接放學服務,令因就業而需要服務的家長難以使用。亦有成員表示其學校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需要抽籤,服務亦欠穩定,例如: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多沒有服務提供,學校亦間中會提早放學暫停服務,欠缺穩定服務,令照顧者未能安心外出工作。再者,目前很多營辦「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學校或福利機構,服務時間太短,只能到下午六時,未能滿足就業的實際需要,也令照顧者難以兼顧工作與照顧兒童。

 

課後學習支援不等於託兒服務
正如前述,家長進入職場極需穩定可靠的託管服務,有效的託管服務必須要在時間上、假期安排上和質素上有妥善的安排。目前教育局及關愛基金均有計劃為學童提供課後學習支援,當中包括:「校本 / 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計劃目標均著重學童的課後學習支援,忽略家長託兒的真正需要。今年施政報告亦特別注資兩億元至攜手扶弱基金,資助基層學童課餘學習,目標跟之前的計劃相似;但勞福局局長張建宗曾於本年6月[1]向報章表示,「政府計劃透過注資『攜手扶弱基金』,從中撥2億元,在明年1至2月起,在全港推行學校為本的課餘託管,包括將同區內有需要的小一至中三生,在課後集中於一所學校內託管」,並且「推算可令5000名母親重投職場」。翻查政府文件,實沒有任何文件解釋如何利用「攜手扶弱基金」推動「學校為本的課餘託管」,聯席擔心計劃將會變成「校本 / 區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翻版,重學習支援、輕託管成效,未能滿足家長就業的需要。

 

再者,教育局的教育規劃一直沒有考慮到家長就業和照顧的需要,目前小學經常提早放學、學校假期多,已令很多基層家長為接送和照顧的問題而煩惱,對在職的家長構成極大壓力,也對社福機構提供的課餘託管服務構成影響,但勞福局或社會福利署似乎沒有跟教育局有適當的協調。其實,學校空間是社會的珍貴資源,在課餘託管服務不足、清貧家長極希望就業的當下,實需要考慮善用校園,在校園中進行課餘託管計劃,而各項課後支援計劃也應考慮對家長的託管需要。

 

「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的三大問題

  1. 使用服務的危機

現時的「社區保姆」服務以義工保姆的形式推行,義工提供服務時間不穩定,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再者,不穩定的義工保姆也令被照顧的幼童難以適應,影響照顧幼童的質素。有婦女的幼兒曾使用服務,並且讓義工保姆帶返家照顧,可是,在使用服務的數個月內,因為保姆都不能持續地協助照顧其小孩,中心需要不斷更換保姆,令其對服務失去信心。

 

  1. 使用服務遇困難

使用「社區保姆」服務需要預約,不能處理緊急使用服務的需要;有婦女曾遇上緊急事故需要看醫生,不便帶同幼兒,希望使用社區保姆服務暫託幼兒,可惜中心表示未能安排,令她感到徬徨無助。亦有婦女曾希望擔任社區保姆,完成培訓後一直等待中心配對服務使用者,可惜一直未獲安排,諷刺的是,其後當她想使用服務時,中心則向她表示暫時沒有保姆。

 

  1. 使用服務手續多

另一位婦女亦曾打算使用「社區保姆」服務,卻發覺申請服務的手續非常繁複,除了需要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外,還需要提供家庭的收入證明。我們理解需要確認幼童身份,故要求提供幼兒的出生證明,但對於提供家庭的入息證明,我們則大感不惑,對於需要臨時暫託服務的照顧者來說,此乃十分不便。再者,基層家庭往往是零散工工人,又或是以現金出糧,難以提供收入證明,此舉提令有需要使用服務的照顧者卻步。

 

婦女無選擇,託兒服務與照顧津貼缺一不可

婦女往往面對照顧與經濟兩難,面對千瘡百孔的託管及託兒服務,婦女往往沒有選擇,不能外出工作和發展自我,「被迫」成為全職照顧者,也「被迫」跌入低收入或貧窮的處境。而事實上,部份關注組成員認為,就算可以選擇,也會擔當全職照顧者,因為她們期望自己可以專心照顧子女,加強親子關係,但代價是沒有收入,令家庭經濟壓力大增,這代價對入不敷支的基層家庭來說無疑太大。因此,我們認為支援兒童照顧者的目標,應是讓婦女有選擇,故照顧者津貼也應該跟託兒服務一併規劃和考慮。

我們的具體建議如下:

  1. 一. 改善託兒託管服務,將社區保姆職業化

社會服務和教育應作出協調配合,改善現存的託兒及託管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社會福利署資助的「課餘託管計劃」及關愛基金現行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應大量增加名額,讓所有有意參加計劃的兒童均可接受服務,達至「零拒收」;此外,「攜手扶弱基金」及「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的課後支援服務亦需訂立服務時間標準,增設學校假期服務,以配合基層家庭的工作需要。

 

幼兒服務方面,短期內應撥款將「互助幼兒中心」轉營為小型獨立幼兒中心;中長線而言,政府應尋找社區空置單位,全面增加「獨立幼兒中心」及「全日制幼稚園」,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另外,香港亦應發展家居託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保姆」名冊,將「社區保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1. 二. 推行「照顧者津貼」

其實,香港社會不應該一直依賴照顧者的無酬勞動,應該對其貢獻有所確認,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及經濟上的支援,讓婦女有更多生活選擇,以平衡她們在家庭與工作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應為有特殊照顧需要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減低在照顧方面造成的壓力。我們建議政府設立「照顧者津貼」在經濟上支援照顧者。

 

  1. 工作及假期安排需要配合照顧者需要

政府有責任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1] 明報,2014年6月30日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30/news/ec_gok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