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家庭友善政策

約見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 「幼兒照顧服務顧問研究」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

 

14/7/2015約見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

「幼兒照顧服務顧問研究」意見書

 

背景

天水圍兒童照顧者權益關注組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持繼向有關當局倡議相關支援政策。我們認為香港社會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者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行政長官於其《二零一五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於2015-16年度展開顧問研究,就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提供意見;因研究報告將對未來幼兒照顧服務帶來長遠的影響,我們非常關注是次研究的政策目標、研究範疇、複審機制(review mechanism)、以至研究的公眾參與。因此,我們希望能夠與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交流意見,商討「幼兒照顧服務顧問研究」的研究範圍,希望最終能夠由下而上改善目前兒童照顧服務的不足,減輕兒童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研究需要有一個宏觀的社會目標

幼兒是社會的未來,而幼兒照顧政策與服務的安排將會嚴重影響幼兒、照顧者以至家庭整體的福祉,而幼兒照顧牽涉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康樂文化、勞工等政策範疇。過往因為各政策範疇高度分工,導致「政出多門」,政策目標不能互相配合;以幼兒照顧為例,3-6歲幼兒照顧由社會福利署負責支援,但社署卻需要在教育局監管下的長全日制幼稚園中推行延長服務時間及暫託服務,教育局過去只考慮幼兒教育,認為幼兒教育只需三小時,一直忽視家長對全日制甚至是長全日制服務需要,令長全日幼稚園服務的名額越來越少。

 

因此,我們認為是次研究不應局限於現行的服務檢討,純粹檢視現行幾項社會福利署資助的幼兒服務的推行和成效,也不應單看各服務持份者(stakeholder)對幼兒照顧服務的意見,將問題切割處理。顧問研究更應該從一個宏觀的社會角度考慮幼兒照顧服務背後的社會目標(social objectives)。我們建議是次研究,應以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消滅貧窮(poverty elimination)和工作與生活平衡(work life balance)等社會目標作是次研究目標,以此目標研究幼兒照顧的服務配合,以避免「政出多門」的問題!

 

研究需要檢視幼兒照顧私營市場的質素

不論以何種社會目標進行顧問研究,香港社會也應重視幼兒照顧的質素,有質素的照顧,方可以讓兒童發展、讓家長安心、讓社會進步。目前,香港幼兒照顧政策乃以「家庭為本」,在社會政策角度看正是「不干預模式」(pro-family non-interventionist model)。在這種福利模式下,政府只會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協助,並只會有限度地干預市場的幼兒照顧,能夠使用到政府資助幼兒照顧服務的家庭只佔極少數。香港政府經常強調家庭責任,在沒有金錢援助及缺乏勞工假期配套下,要求家庭自行處理幼兒照顧,因此,不少收入較高的家庭會聘請外傭處理幼兒照顧,或透過私營市場,如聘請褓姆處理幼兒照顧與工作間的矛盾。可是,外傭照顧幼兒及私營服務是否具有質素,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如何,社會一直缺乏認真的審視和研究,我們亦難以知悉何種方式的照顧會對幼兒的發展較佳。因此,我們認為研究除了要確保政府資助或提供的幼兒照顧服務的質素外,也應同時審視家長照顧、外傭照顧及私營幼兒照顧服務對幼兒發展的影響,以認真、嚴謹的方法比較和建議香港幼兒照顧的方式。

 

研究需要審視照顧服務、現金津貼及家庭友善措施

顧問研究要認真處理「幼兒照顧」這個課題,就必須同時審視現金援助、家庭友善措施、商界支援等政策配合的效果。其實,幼兒照顧屬家庭政策,家庭政策就是為著家庭整體目標而設的法例、規限(regulations)或援助(benefits)。因此,顧問研究除了需要檢視政府資助的幼兒照顧服務配套外,也有需要進一步審視現行有關幼兒照顧的相關法例、香港的家庭友善措施,以及相關的現金津貼與援助;這些措施和法例均會影響家長選擇幼兒照顧的模式。當中,幼兒照顧法例包括:「獨留兒童在家」、「虐兒」、「幼稚園條例」等法例;家庭友善政策包括:工時、假期、產假等;而現金津貼及援助包括:低收入補貼、育兒津貼、照顧者津貼等;這些政策的配套均對「幼兒照顧」起著不同的作用,也會為家長和照顧者帶來不同的效果,顧問研究應逐一比較和審視,絕不能割裂地理解幼兒照顧服務的需要。

 

研究需要考慮6-12歲兒童的照顧

是次顧問研究只以「幼兒照顧」作為研究的範疇,無疑是忽略了6-12歲兒童的照顧上也有研究和審視的需要,畢竟,6-12歲兒童照顧服務也長期缺乏規劃,兒童照顧服務亦有很大的需求,政府近年亦針對6-12歲兒童照顧加強服務,當中包括:延長課餘託管時間及將服務擴展至假期、將「社區褓姆」服務擴展至6-8歲小童、關愛基金津貼學校推行「課餘託管試驗計劃」等,都顯示出政府知悉6-12歲兒童照顧有需要加強支援。然而,顧問研究似乎並不打算就6-12兒童照顧包括在內,我們深感失望。我們認為研究範圍應涵蓋6-12歲兒童照顧,更全面地考慮整體家庭照顧的配套支援,方能令嬰、幼、兒童得到妥善的照顧。

 

研究規劃需要有時限性,應設定期檢討機制

自1995年後,特區政府再沒有推出社會福利白皮書,不再為香港的社會福利服務作長遠規劃,改為每年設地區諮詢會作「彈性規劃」。是次研究特首表示是要為「長遠發展提供意見」,因特首未有定義「長遠」的意思,令研究沒有時限性,這「長遠發展」的「意見」,「長遠」會因社會變遷而變得過時。現時社會福利署的託兒服務低度發展,未能配合社會需要,正是因為缺乏一套定期檢討和規劃機制。我們認為是次「幼兒照顧服務顧問研究」應該是有時限性的,研究也應研究設立定期檢討機制,以及時回應社會對幼兒照顧需要的轉變。

 

總結

我們認為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政府實有責任支援和照顧社會上辛勞、默默付出的兒童照顧者,分擔照顧者各種經濟和精神壓力,讓兒童照顧者可以平衡兒童照顧和個人發展,並按自己的意願和需要作出選擇,也讓嬰、幼、兒童得到妥善的照顧和發展。近年,不少外國地區和國家均在託兒服務或支援兒童照顧方面著力推行不同的措施;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提出不少措施保障女性擁有平等就業機會,近年已為未來託兒服務提供的數量提出具體目標,希望託兒服務做到「零等候」,又改革託兒服務,並為照顧兒童提供津貼和工作假期等。

 

香港政府至今針對兒童照顧這個社會重要的課題缺乏方向,亦未有完善的規劃,一直依靠市場、不干預令社會飽嘗惡果,在兒童照顧上,家長、老師、社工,甚至是商界都怨聲載道,未來香港社會正要面對出生率低、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這個顧問研究在這時代更顯重要,也正是要將兒童照顧撥亂反正,令香港的兒童及家長得到適切的支援,讓社會及家庭均能平衡發展。我們再次促請社會福利署承擔責任,接納上述建議,進行一個具社會目標、全面及具時間性的顧問研究,令香港兒童得以妥善照顧,也照顧兒童照顧者,整個社會分擔嬰、幼、兒童照顧的重責,讓整個社會一同承擔和養育社會未來的棟樑。[/showhide]

託兒服務要增加 照顧津貼撐阿媽 家庭友善顧到家 無酬勞動要有價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務司司長、勞工及福利事務局

兒童照顧者聯席主辦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聯署團體 (不分先後)

新婦女協進會、工黨、社會民主連線、梁國雄議員辦事處、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香港女障協進會、鍾錦麟議員辦事處、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平等機會婦女聯席、民主黨、姐姐仔會

託兒服務要增加 照顧津貼撐阿媽
家庭友善顧到家 無酬勞動要有價

母親節集會行動 立場書

2014年5月11

行動背景:

  今天是母親節,社會大眾每年均藉此機會歌頌母愛的偉大,送上康乃馨以答謝母親。然而,歌頌母愛之餘,社會並沒有對母親當下的生活處境有足夠的配套和支配。政府既強調母親「主要照顧者」的家庭角色,卻同時藉人口政策和施政報告大談如何釋放婦女勞動力,提升勞動參與云云,盲目鼓吹投入經濟勞動,無疑進一步忽略照顧勞動的價值,逼使婦女面臨照顧生活和投身工作兩難的漩渦。
  再者,現時政府對照顧者的支援服務欠奉,生育後婦女沒有選擇,處於兼顧家庭和工作的狹縫中,若擔當照顧者則被逼放棄經濟收入,外出工作則難以兼顧照顧兒童。2014年的施政報告一貫地以研究調查方式為擋箭牌,只針對「課餘託管服務」、「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配套或增加資源等作小修小補,以圖蒙混過關,迴避各項政策和配套不足的問題。
  

 

母親/照顧者面對的問題:

近10年基層家庭的實際收入不升反跌,加上通脹高企下,大量基層婦女面對兩難:選擇出外就業,以維持家庭基本生活,但其就業時間卻往往未能配合子女放假放學的時間,無暇照顧子女;選擇在家照顧子女,則被迫面對貧窮困境,家庭收入僅夠糊口。面對長工時、假期少,更多女性更在生育後沒有選擇,被迫放棄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子女。面對重重難關的基層婦女身兼不同的身分:女性、(單親)母親、妻子、邊緣勞工、福利領取者、低收入人士等,理應得到社會政策更多的支援,以令社會上有需要的能夠被照顧,政府非但沒有支援照顧者,更以刑事檢控來懲罰「獨留」子女在家的照顧者,將責任歸咎於個人及家庭身上,以轉移獨留子女在家背後的真正社會問題。

 

  1. 女性是社會的主要照顧者

社會傳統上將家庭照顧子女的責任,壓在婦女身上,這批婦女在轉變中的政策及社會經濟狀況下,面對更大的壓力。近年香港離婚率不斷上升,單親家庭的數目有增無減,女單親家長需要獨力照顧子女,壓力倍增。

根據香港婦女中心協會2011年的調查,九成以上照顧者為女性,她們主要照顧兒童、長者及殘疾人士,平均每星期花上46.8小時,大部份感到壓力沉重,這些壓力包括經濟負擔、缺乏私人時間、難以處理被照顧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以及身體勞損等。

 

  1. 家庭與工作難兼顧

調查顯示,女性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主要是料理家務,但男性則主要因為年老退休,可見,很多女性顯然因須照顧家庭而放棄事業。而且,在現今香港社會欠缺公共支援,導致勞動市場不利照顧者參與;綜援的欣曉計劃強制家庭照顧者就業、人口政策不斷強調婦女要兼顧就業與家庭照顧、就業市場的工作時間不利基層婦女照顧家庭等,令不少婦女被迫放棄工作或接受就業市場最邊緣的工作(例如需要晚上輪班,令她們難以照顧家庭);又或者只能從事沒有勞工保障的零散工作雙職婦女在公私領域疲於奔命,難以兼顧個人和家庭的需要身心疲累,進退兩難。

 

  1. 被迫獨留子女,出事負刑責

不同背景的婦女,其獨留兒童在家的原因相當多元化,這反映了在照顧者的日常生活中,許多情境都令照顧者需要離開家中,例如看醫生、出外買餸,又或是子女要求單獨在家或返學放學、突發事件等。但更嚴重的是求助無門,不少家長曾向親友鄰居求助或尋求託管服務,但仍解決不到「獨留子女在家」的問題。這反映了不論個人、家庭、社區都未能有效地處理照顧子女的需要。

隨著時代變遷,現時社會對照顧者的要求愈來愈高。不能忽略的是現時的社會環境,如社區關係、工作時間、風險的數量分佈,都與過去幾十年有所不同,令照顧的壓力越來越大。單單要求照顧者要滿足社會的期望,而不談社會對她們的支援實在有欠公道。

 

  1. 現有託管服務未能支援家長

雖然政府經常表示,現時投放在託兒服務的資源已經很多,但明顯地,廉價而時間適合的託兒服務,仍是嚴重地供不應求。以目前為0-2歲嬰兒家長提供託兒服務的「獨立幼兒中心」為例,服務長期爆滿,有中心輪候時間達兩年。近年新增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即「社區褓母」計劃),服務只供0-6歲的兒童參加,雖然施政報告將計劃服務對象年齡延至9歲以下,並承諾增加社區褓母服務名額,但由於服務屬義工性質,難以提供穩定的服務,未能讓家長安心使用。而且,該服務收費昂貴,每小時收費$18-$24元,對比不少基層工友只收取最低工資,使用託管服務近乎得不償失。

由社署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課餘託管計劃」為6-12歲兒童提供相對較穩定的服務,但全港只有5,500個名額,明顯是杯水車薪;而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僅有73間中小學及機構獲批,全港只有5,473個名額,令部份學童只能抽籤使用,服務時間同樣不能滿足工作婦女的需要。加上這些託管名額大部份只供給全津書簿津貼學童及領綜援學童,同樣面對貧窮問題的在職貧窮家庭被排擠於服務之外。

 

從上述的分析可見,婦女很多時都面對照顧家庭、就業的壓力,而基層婦女面對的選擇則更少。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應付多重制度所加諸的困難,需要制度性的支援及改革,以讓家庭照顧者,特別是婦女既可以自主地選擇就業與照顧家庭的路向,使工作與家庭生活得到平衡,落實真正的社會和諧。

 

 

 

本聯席就改善兒童照顧者處境,支持婦女發展提出「三條支柱」方案,建議如下:

  1. 「全面、涵蓋不同年齡層的社區託兒服務」
    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託兒中心、課餘託管中心;
    ii. 由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將現時的社區保姆正職化,並給予保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
    iii. 將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延長託管時間及提供假期、緊急服務,讓兒童於長假期間得到適當照顧。

 

  1. 設立「照顧者津貼」﹕參考不同已發展地區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的做法,由社會分擔兒童照顧的責任,設立「照顧兒童津貼」以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和投資長遠的兒童發展。

 

  1. 落實和執行「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外國的經驗,家庭友善勞工法例是不可缺少,以鼓勵共同承擔照顧責任,包括男士侍產假、標準工時保障、育嬰假、家事假、親職假期。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如再培訓課程或工作間都應提供託兒服務。

 

聯絡人: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梁瑋晴 6031 9344

街坊工友服務處                陳湘雯            9339 8130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回應2014施政報告 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回應2014施政報告 意見書

2014年1月16日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倡議相關支援政策,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一個性別更加平等的社會。目前,香港大部份的兒童照顧者均為女性,女性因照顧兒童而放棄發展自我,亦失去了經濟自主,造成貧窮女性化,強化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認為隨著家庭形態的轉變,香港政府必須改變「以家庭為本」的福利政策方針,香港社會亦有需要(一)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二)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及(三)推行家庭友善勞工政策,三條支柱並行,方能協助女性,促進兩性有平等機會發展。

 

反觀特首梁振英今天所發表的《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對婦女支援的著墨甚少,施政缺乏性別角度,令女性難以參與勞動市場和公共事務,妨礙女性的個人發展。我們對於政府現行的福利觀、資源投放及託兒服務的提供極度失望,非常不滿!我們敦促政府盡快正視問題,建立女性友善的兒童照顧支援政策。

 

  1. 「性別盲」的施政報告,對家庭照顧不友善

施政報告表明:「不少正照顧家庭的婦女有意重投勞動市場,加上目前很多行業已明顯出現人手緊張的情況,如何協助她們兼顧家庭和工作,是人口政策公眾參與活動的議題之一」(2014施政報告,第88段)。問題是,為何特首只關注協助婦女兼顧家庭和工作,而不需要協助男性兼顧家庭和工作呢?難道男性在家庭沒有任何責任或角色嗎?整份施政報告在家庭友善的勞工政策「交白卷」,完全沒有任何承諾,將家庭照顧的重擔全加在婦女身上,欠缺性別平等的社會目標。

 

再者,施政報告中所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津貼需要與工作時數掛鈎,以所謂「自力更生」、「多勞多得」為原則,全額基本津貼的工時要求竟是208小時,若果以4.33個星期計算,即每星期工作48小時,按國際勞工組織(ILO)建議已屬高工時指標 (ILO的標準為44小時),長工時無疑減低外出工作人士的家庭照顧時間,也減少了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援,鼓勵長工時,無疑是對家庭友善勞工政策的背道而馳,對家庭照顧非常不利。

 

  1. 研究、研究、再研究,未有切實解決託兒問題

不少研究均指出婦女因為生育和家庭照顧離開勞動市場,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於2012年聯同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及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已就《照顧兒童的支援計劃》做了一次質性研究。該研究資料顯示,當照顧者的時間全部都用在工作及家庭上,照顧者再沒法抽時間去社交及發展自己,生活圈子因而變得狹窄,感到生活枯燥。除忙碌外,由於要照顧孩子亦影響工作機會,加上沒有合適的託兒服務亦令照顧者沒法外出工作,甚至要放棄工作照顧孩子,因此經濟收入大打折扣,生活無法得到改善。婦女如此的生活經驗已不是新事物,然而政府卻對託兒服務及兒童照顧者支援一拖再拖,繼續「進行調查,了解香港婦女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和吸引她們重新就業的因素」(2014施政報告,第88段)。

 

事實上,2012年有68萬女性為料理家務者,男性則只有1.4萬人(統計處,2013),加上政府只視社會服務為「剩餘福利」,沒有發展出一種具「發展性」及「性別角度」的福利觀配合社會發展,故社會服務只會為最不能自助者提供支援,在缺乏社會服務配套下,很多女性只能「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家庭或其他需要被照顧的成員,再加上勞工法例嚴重落後、工時越來越長、假期少的工作待遇下,女性全職工作則難以兼顧家庭照顧,令女性要面對工作和家庭二選一的兩難。這種勞工政策及社會福利方針其實迫使女性不進入勞動市場以照顧家庭,但諷刺的是,政府卻在這種背景底下要鼓勵女性就業,如果只是在政策上少修少補,不從施政的根本理念著手,根本無從解決家庭及工作難兼顧、女性無法就業等問題。

 

  1. 託兒服務嚴重不足,政府從未照顧家庭照顧者

託兒服務一直嚴重不足,政府在2011年開始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以鄰里照顧為目標,由社會服務機構培訓女性成為保姆義工,為有需要支援的家庭提供託兒服務;保姆由於是義工,不受勞工法例監管,也不受最低工資保障,政府只會提供義工津貼,其實是以鄰里互助、義工為名剝削女性的照顧勞動價值。計劃由於只由義工協助,一直被垢病為難以提供穩定服務,對因就業而需要託兒支援的家庭而言,經常需要轉換保姆最終令小朋友的福祉受影響,難以令照顧者安心就業。施政報告未有理會「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中的各種問題,繼續擴展計劃至9歲,根本不是解決託兒問題方法。此外,將「課餘託管計劃」的「資助名額」增加,只能協助現時正使用託管服務的兒童,卻解決不了計劃名額僧多粥少的問題;事實上,全港只有約5,500個課餘託管計劃名額,但6-12歲兒童卻有近400,000,託兒支援的力度嚴重不足。

 

總結

上述例子均說明梁振英發表的《二零一四年施政報告》,並不重視女性能否參與勞動市場,迫使女性放棄自身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缺乏性別角度,對家庭照顧不友善。這對香港的廣大女性照顧者來說絕對不公平!

 

其實,對女性發展有承擔,政府實需要促進兩性平等關係,建立友善的環境令兩性有公平的機會,社會政策會也應讓女性有充分的選擇;面對既想生兒育女又想發展自我的女性,社會政策必須支援家庭照顧;面對要照顧家庭的女性,政策亦應保障其公民權利,在經濟上及家庭責任上給予支援,並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畢竟,婦女就業需要建基於其個人及家庭福祉的提昇,而不是為就業而就業的。

 

我們的建議

  •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
    1. 立即重新規劃全港的託兒及託管服務的配套,訂立未來服務名額的指標,增加「課餘託管計劃」及「獨立幼兒中心」的名額至少一倍;
    2. 發展非牟利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褓姆」名冊,將「社區褓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 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減輕照顧者在照顧兒童方面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兒童處於貧窮的危機:
    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
    2. 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有病童、殘障或特殊需要兒童的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
  •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
    1. 政府應推行彈性工時、訂立最高工時、有薪侍產假、父母假期等,讓父母可兼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增加婦女加入勞動市場的機會。
  • 減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要求,由208小時減至190小時,以滿足國際勞工組織每週不超過44小時工作的建議。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兒童照顧者聯席

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同根社、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立場書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10月下旬推出《集思港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回應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增長放緩、生育率低等挑戰。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表明人口政策「焦點是讓每一位香港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並認為「一個可持續的人口政策須在創造經濟財富、所有人享有平等機會和更優質生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見諮詢文件前言)。

但是諮詢文件的內容,卻只側重從生產力及勞動市場供求去思考人口政策,缺乏社會發展及市民生活質素的角度。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不應單考慮經濟生產力,應從社會發展角度,思考如何讓社會人口發揮所長及改善生活素質。本聯席要求政府在制定人口政策時要具性別角度,以改善現時婦女處境及推動兩性平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及締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託兒倡議近廿年 婦女「家鎖」難做工

多年以來,婦女團體一直向政府倡議增加託兒服務以讓婦女可選擇就業。可是,政府都是以「照顧兒童是家庭責任」為由,少有增撥資源於託兒服務。近年推出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鼓勵以社區互助的義工形式處理託兒問題,更反映政府對託兒及婦女發展缺乏承擔。政府眼中的「生產力」非常狹隘,認為從事有酬經濟活動的勞動參與才算是「生產力」。婦女在家庭照顧、家務勞動、社區參與等貢獻,一如以往被忽視,家務料理者(女性)成為沒有「生產力」的一群。從婦女事務委員會的《女性統計數字2011》顯示, 2010年全港有704,700全職照顧者(料理家務者),女性佔97.8%。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政府的施政仍然沒有改變,這種「家鎖」窒礙著婦女的發展,造成「貧窮婦女化」,2011統計數字中,過去十年申領綜援的人士一直都是女多於男。經濟缺乏自主、制度上缺乏配套支援,對婦女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單造成婦女就業率低,更令女性在生育問題上卻步。今次香港政府對人口政策思考的難題,實情是過往自招的惡果。

 

「社會」要發展.三條支柱好重要

諮詢文件提及女性人口,提出要釋放女性勞動力、將提供消除生育障礙和兒童照顧的有利措施及環境;文件中建議「增加託兒服務及名額」,本就是聯席一直要求彌補的長期缺漏政策,但諮詢文件建議推行這項措施去釋放婦女勞動力,「協助婦女同時兼顧工作及家庭」,本聯席認為如果不同時改善勞動市場的不合理就業模式,變相對婦女造成「雙重剝削」、為商家製造廉價勞力,婦女雙職,政府既要婦女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又要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結果很多婦女只能選擇工時較短的零散工。但在現時工種及培訓未夠多元化的情況下,零散工的工種選擇少,並以低薪為主,不少僱主更看準勞工法例漏洞,借彈性工作為名,將婦女推向無勞工權益的零散化就業處境,僱員在未符合「連續性合約」(4.18)的情況下被剝削其應有的勞工保障,包括有薪年假、有薪法定假日、長期服務金等。所以,即使託兒服務得到改善,現有勞動市場仍缺乏保障,難以吸引婦女安心就業。

要促進婦女投入勞動市場,本聯席認為要落實兩性平等原則,讓女性有自主權去選擇參與勞動市場或在家從事照顧的工作,這對社會質素及可持續發展都帶來有利因素。

本聯席提出支持婦女發展的「三條支柱」方案,包括「社區託兒服務」、「照顧者津貼」、「家庭友善政策」。從外國的經驗,增加託兒服務支援婦女就業的同時,亦為全職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補償照顧者因犧牲工作而承受的經濟壓力,以及對照顧工作的肯定。而不可缺少的第三支柱是家庭友善措施,包括男士侍產假、就業標準工時保障、照顧假期、工作間設託兒設施、鼓勵照顧責任共同承擔。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如再培訓課程應提供託兒服務等。

 

 

 

回應人口政策的婦女勞動參與出路

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研究均指出改善市民參與勞動和鼓勵生育,不能只靠加強託兒服務,應該提供不同渠道多管齊下,如︰1.發放現金津貼(如照顧者津貼)、2.提供多元託兒服務或減低照顧成本的服務、3.家庭友善政策(如彈性工作(有保障)、親職假期、勞工法例等)。以下為部份資料︰

國家

近年增設託兒的大型計劃

內容重點

奧地利

十億幼兒園增設計劃

(kindergarten billion project)

增設32,188個託育場所(佔3-6歲兒童託育服務2/3

愛爾蘭

兒童託育機會均等方案

(equal opportunities childcare programme)

增設36,000個託育場所

日本

天使計劃(angel plan)

新天使計劃(new angel plan)

零等待名單計劃(Zero waiting list)

提供3歲以下幼兒服務約100,000名額,提供6歲以上課後照顧服務,約108,000 個名額

紐西蘭

邁向未來之路計劃 (pathways to the future)

社會發展部門給予就職父母兒童託育補助(childcare subsidy)

葡萄牙

託育中心2000計劃 (Creche 2000)

針對3歲以下幼兒,私營託兒機構最多可要求80%費用補助

資料來源:邱志鵬、劉兆隆(2012),我國幼兒托育制度之研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本聯席有如下建議:

  1. 參考各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和認同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應考慮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建議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2歲以下兒童發放相等於現時長者生果金水平的金額,即$1,135,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
  2. 讓女性可在就業及照顧家庭間自主選擇,應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幼兒託管中心;將現時的社區褓姆正職化,推動正規褓姆行業,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及設立褓姆名冊,以及給予褓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針對6-12歲的託管,建議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託管時間延長至晚上8至9時,以及在假期也提供服務,讓婦女不用因子女假期而放棄工作。
  3. 要釋放勞動人口,先要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
  4.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5541 7702與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梁錫麟先生或5423 7164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陳緯綸先生聯絡。

 

關於「婦女就業」意見書

editor No Comments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與福利事務委員會

聯席會議

2013年12月9日會議

關於「婦女就業」意見書

 

背景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一直積極關注兒童照顧者的各種需要,並倡議相關支援政策,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一個性別更加平等的社會。目前,香港大部份的兒童照顧者均為女性,女性因照顧兒童而放棄發展自我,亦失去了經濟自主,造成貧窮女性化,強化男尊女卑的不公平現象。我們認為隨著家庭形態的轉變,香港政府必須改變「以家庭為本」的政策方針,香港社會亦有需要加強各類託兒服務,並且增設照顧兒童津貼,以支援兒童照顧者,促進兩性有平等機會發展。

 

本意見書將集中討論現時「短視」和「性別盲」的政策理念及施政,令女性難以參與勞動市場和公共事務,妨礙女性的個人發展。我們對於政府現行的福利觀、資源投放及託兒服務的提供極度失望,非常不滿!我們敦促政府盡快正視問題,建立女性友善的兒童照顧支援政策。

 

  1. 政府只視婦女為後備勞動力

政府的施政一直被揶揄為「短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這個情況在婦女政策上亦非常明顯。政府在最新一份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其中一個重點是「鼓勵女性料理家務者就業」,當跟2003年的人口政策報告書比較,雖兩者同樣預計未來供養比例增加、勞動人口減少,但2003年的報告書卻對鼓勵女性就業隻字不提,從沒考慮要增加託兒服務及家庭友善措施,又或是平衡女性家庭及工作的雙重壓力。歸根究底,2003年正是香港經濟最低迷的時期,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低,政府並沒有迫切性鼓勵女性進入勞動市場。時移世易,現時經濟好轉,市場勞動力下足,政府則打女性就業的主意。這種「短視」的施政,一直只視女性為後備勞動力,「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就是政府一直對女性的施政理念。今天香港女性勞動參與率較其他國家低、女性在結婚及生育年齡後勞動參與率急遽下降、工作與生活嚴重失衡,實是政府長久以來種下的惡果。

 

  1. 性別盲的「家庭為本」

特區政府一直以「家庭為本」作為照顧家庭、照顧老弱幼少的政策方向,欠缺性別角度的「家庭為本」,在傳統男女性別分工下,變成由女性承擔家庭中的照顧責任,2012年有68萬女性為料理家務者,男性則只有1.4萬人(統計處,2013),「家庭為本」明顯是性別盲。加上政府只視社會服務為「剩餘福利」,沒有發展出一種具「發展性」及「性別角度」的福利權配合社會發展,故社會服務只會為最不能自助者提供支援,在缺乏社會服務配套下,很多女性只能「被迫」留在家中照顧家庭或其他需要被照顧的成員,再加上勞工法例嚴重落後、工時越來越長、假期少的工作待遇下,女性全職工作則難以兼顧家庭照顧,令女性要面對工作和家庭二選一的兩難。這種勞工政策及社會福利方針其實迫使女性不進入勞動市場以照顧家庭,但諷刺的是,政府卻在這種背景底下要鼓勵女性就業,如果只是在政策上少修少補,不從施政的根本理念著手,根本無從解決家庭及工作難兼顧、女性無法就業等問題。

 

  1. 從未照顧家庭照顧者

短視和性別盲的特區政府也不曾重視女性照顧的勞動價值。託兒服務一直嚴重不足,政府在2011年開始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簡稱:社區保姆),以鄰里照顧為目標,由社會服務機構培訓女性成為保姆義工,為有需要支援的家庭提供託兒服務;保姆由於是義工,不受勞工法例監管,也不受最低工資保障,政府只會提供義工津貼。不少國家會為兒童照顧者提供經濟補助,以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為照顧者作經濟補償;反觀香港不但沒有確認女性照顧家庭對社會的貢獻,也沒有對兒童照顧者作經濟補償,更以鄰里互助、義工為名剝削女性的照顧勞動價值。再者,以義工形式推行服務,令服務質素欠保障,也難以保證穩定的服務,最終令小朋友的福祉受影響,難令有需要的照顧者安心使用服務外出就業。

 

總結

上述例子均說明特區政府一貫的施政方針,一方面並不重視女性能否參與勞動市場,迫使女性放棄自身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當社會上有服務需要,又會對女性加以「利用」,剝削女性照顧價值。這對香港的廣大女性絕對不公平!

 

其實,對女性發展有承擔,政府實需要促進兩性平等關係,建立友善的環境令兩性有公平的機會,社會政策會也應讓女性有充分的選擇;面對既想生兒育女又想發展自我的女性,社會政策必須支援家庭照顧;面對要照顧家庭的女性,政策亦應保障其公民權利,在經濟上及家庭責任上給予支援,並確認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畢竟,婦女就業需要建基於其個人及家庭福祉的提昇,而不是為就業而就業的。

 

我們的建議

  • 社會服務應作出配合,改善現存的幼兒及托兒服務,並且確認兒童照顧的勞動價值:
    1. 透過關愛基金推出「幼兒課餘託管試驗計劃」(暫名,可修改),為來自低收入家庭的3至6歲就讀幼稚園的幼兒提供課後託管服務,讓更多基層婦女可出外就業;
    2. 發展非牟利托兒服務,參考「家務通」的做法建立「社區褓姆」名冊,將「社區褓姆」職業化,以紓緩照顧者壓力,讓父母安心出外工作;
  • 經濟上援助照顧者,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減輕照顧者在照顧兒童方面的經濟壓力及減低兒童處於貧窮的危機:
    1. 政府應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6歲以下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照顧兒童津貼」;
    2. 政府應向所有長期照顧有病童、殘障或特殊需要兒童的照顧者每月發放「特殊照顧者津貼」。
  • 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讓兒童照顧者可兼顧工作及兒童照顧:
    1. 政府應推行彈性工時、訂立最高工時、有薪侍產假、父母假期等,讓父母可兼顧家庭及工作的需要,增加婦女加入勞動市場的機會。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 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

由:兒童照顧者聯席(成員團體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同根社、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

 

「女性權益要兼顧 三條支柱不能少」

回應人口政策諮詢文件

立場書

2013年11月30日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於10月下旬推出《集思港益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文件),回應香港面對人口老化、勞動人口增長放緩、生育率低等挑戰。司長表明人口政策「焦點是讓每一位香港人都有機會發揮所長」,並認為「一個可持續的人口政策須在創造經濟財富、所有人享有平等機會和更優質生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見諮詢文件前言)。

但是諮詢文件的內容,卻只側重從生產力及勞動市場供求去思考人口政策,缺乏社會發展及市民生活質素的角度。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不應單考慮經濟生產力,應從社會發展角度,思考如何讓社會人口發揮所長及改善生活素質。本聯席要求政府在制定人口政策時要具性別角度,以改善現時婦女處境及推動兩性平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及締結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託兒倡議近廿年 婦女「家鎖」難做工

多年以來,婦女團體一直向政府倡議增加託兒服務以讓婦女可選擇就業。可是,政府都是以「照顧兒童是家庭責任」為由,少有增撥資源於託兒服務。近年推出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鼓勵以社區互助的義工形式處理託兒問題,更反映政府對託兒及婦女發展缺乏承擔。政府眼中的「生產力」非常狹隘,認為從事有酬經濟活動的勞動參與才算是「生產力」。婦女在家庭照顧、家務勞動、社區參與等貢獻,一如以往被忽視,家務料理者(女性)成為沒有「生產力」的一群。從婦女事務委員會的《女性統計數字2011》顯示, 2010年全港有704,700全職照顧者(料理家務者),女性佔97.8%。可見「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政府的施政仍然沒有改變,這種「家鎖」窒礙著婦女的發展,造成「貧窮婦女化」,2011統計數字中,過去十年申領綜援的人士一直都是女多於男。經濟缺乏自主、制度上缺乏配套支援,對婦女帶來沉重的壓力,不單造成婦女就業率低,更令女性在生育問題上卻步。今次香港政府對人口政策思考的難題,實情是過往自招的惡果。

 

 

兼顧就業與家庭,做成女性的「雙重剝削」

諮詢文件提及女性人口,提出要釋放女性勞動力、將提供消除生育障礙和兒童照顧的有利措施及環境;文件中建議「增加託兒服務及名額」,本就是聯席一直要求彌補的長期缺漏政策,但諮詢文件建議推行這項措施去釋放婦女勞動力,「協助婦女同時兼顧工作及家庭」,本聯席認為如果不同時改善勞動市場的不合理就業模式,變相對婦女造成「雙重剝削」、為商家製造廉價勞力,婦女雙職,政府既要婦女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又要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結果很多婦女只能選擇工時較短的零散工。但在現時工種及培訓未夠多元化的情況下,零散工的工種選擇少,並以低薪為主,不少僱主更看準勞工法例漏洞,借彈性工作為名,將婦女推向無勞工權益的零散化就業處境,僱員在未符合「連續性合約」(4.18)的情況下被剝削其應有的勞工保障,包括有薪年假、有薪法定假日、長期服務金等。所以,即使託兒服務得到改善,現有勞動市場仍缺乏保障,難以吸引婦女安心就業。

 

「社會」要發展.三條支柱好重要

本聯席認為人口政策需要落實兩性平等原則,讓女性有自主權去選擇參與勞動市場或在家從事照顧的工作,這對社會質素及可持續發展都帶來有利因素;而本聯席認為支持婦女發展,需要有「三條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包括「社區託兒服務」、「照顧者津貼」、「家庭友善政策」。從外國的經驗,增加託兒服務支援婦女就業的同時,亦為全職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者津貼,補償照顧者因犧牲工作而承受的經濟壓力,以及對照顧工作的肯定。此外,政府認推動家庭友善勞工政策措施,包括男士侍產假、就業標準工時保障、照顧假期、工作間設託兒設施、鼓勵照顧責任共同承擔。除了僱主責任,政府各層面服務也應增設託兒服務,例如:「再培訓課程」應為參加學員提供託兒服務等。

 

本聯席有如下建議:

  1. 參考各地區鼓勵生育政策和認同照顧者對社會的貢獻: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應考慮設立「照顧兒童津貼」,建議向所有擁有香港居留權的12歲以下兒童發放相等於現時長者生果金水平的金額,即$1,135,肯定兒童照顧者的付出。
  2. 讓女性可在就業及照顧家庭間自主選擇,應在社區增加廉價獨立的幼兒託管中心;將現時的社區褓姆正職化,推動正規褓姆行業,政府提供相關的培訓及設立褓姆名冊,以及給予褓姆不少於最低工資的水平。針對6-12歲的託管,建議關愛基金的「課餘託管試驗計劃」常規化,提供更多穩定名額,託管時間延長至晚上8至9時,以及在假期也提供服務,讓婦女不用因子女假期而放棄工作。
  3. 要釋放勞動人口,先要儘快改善勞工市場對婦女就業的不利處境,包括修改勞工法例保障零散就業處境;訂立最高工時標準、以促進所有家庭成員有時間分擔家庭照顧責任。提供更多元化工種的工作職位及培訓,令婦女在工作上有真正的選擇。
  4.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參考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將產假增加至14週、設立7天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鼓勵男性分擔照顧責任、提升市民生活素質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5541 7702與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梁錫麟先生或5423 7164與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陳緯綸先生聯絡。

 

就整體人口及支援照顧者政策立場書

editor No Comments

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

生育率低現危機 人口政策莫逃避

就整體人口及支援照顧者政策的立場

           關注照顧者社會政策與服務聯席(下稱:聯席)由多個團體組成,包括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同根社、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街坊工友服務處及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成,我們致力監察政府針對兒童照顧者的各項施政,倡議一個對照顧者友善的社會。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正式上任,聯席聯同一眾兒童照顧者及數位議員,於政府總部向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請願,提出對新組成的委員會的期望,並對未來的人口政策作出建議。

 

          特區政府於今年六月推出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進度報告書»(下稱:進度報告書)進的重點集中於處理人口老化、內地孕婦在港分娩,及為發展不同產業培育和輸入優秀人才,人口政策只淪為經濟和人力規劃;雖然表明「生育率低」、「高供養比率」及「人口狀況出現負增長」是重大問題,卻刻意迴避和忽視;委員會短視地將港人視作發展產業的工具,將經濟發展凌駕於港人福祉之上,聯席對此人口發展觀感到非常失望。事實上,特區政府在過去的兩份人口政策報告書均表示會「檢視政策是否導致港人不願生育」及「研究有助鼓勵生育的措施」;其後在今年六月的報告書又表明要「增加勞動力…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聯席認為落實有關措施實比討論經濟發展與人力供求更加重要,促請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正視問題,落實鼓勵生育措施及家庭友善的就業政策,發展以照顧為本的社區經濟

 

          進度報告書推算2010-2039年的生育率將持續下降(由1108降至936個,遠低於每千名女性生育2100名子女的更替水平)和撫養率上升(2029年每千名從事經濟人口將供養448名長者),可是政府只將低生育率歸咎於女性個人選擇,刻意將政府在人口政策和生育配套的漏洞淡化。事實上,政府早已審視到本港生育率低的情況將會帶來嚴重影響,卻選擇坐以待斃,既未有推動鼓勵家庭生育的政策措施,又沒有兒童照顧政策的配套。亞洲各地區均面對低生育率的問題,各地政府均作出一連串的規劃及應對措施,例如:新加坡會為家長發放獎勵金,並為所有育有七歲以下兒童的家長提供兩天的照顧兒童假期,近十年亦不斷增加託兒服務,並著力令增加資助,讓家長能夠承擔費用;日本在1990年已針對生育率下跌而作全面規劃,並以「不需要再在就業和生育之間作選擇」為目標,日本政府近年向家長發放兒童津貼,增加育嬰假期和限制工時,並且不斷發展日間照顧中心,又利用學校作課後支援服務;台灣亦發展保母制度並為低收入家庭發放保母托育補助;反觀香港現時純粹以增加兒童的免稅額的做法嚴重落後,政府未能有效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各方面的壓力,兒童照顧責任往往由女性獨力承擔,在兒童照顧上面對巨大的經濟、照顧及精神壓力;同時,女性在缺乏支援下,往往需要在就業和生育上作出選擇,影響生育的決定。如果政府仍不及早推出鼓勵生育措施,生育率低將令高供養比率的情況惡化,不利社會長遠發展。

 

          根據201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48.4%,而男性則68.6%(政府統計處,2011),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明顯比其他國家為低(美國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9%,日本為62%,加拿大為62.2%,新加坡為57%)。現時本港婦女多需要擔任照顧者角色,全港704,700名全職照顧者中,97.8%為女性照顧者(政府統計處,2011)。事實上,很多女性均希望能夠就業,卻因照顧角色和責任限制了她們投入勞動市場,面對託兒服務缺乏、工時過長未能兼顧兒童照顧、勞工假期太少未能配合學校假期等問題,很多女性都被排斥於勞動市場以外。要「增加勞動力」,「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必須落實針對兒童照顧者的各項支援措施,完善配套,讓女性可同時兼顧家庭和就業。

 

          再者,整份進度報告書缺乏性別角度,延續兩性之間的性別不平等。報告書不但沒有任何措施肯定照顧者在照顧家庭中的角色,減輕照顧者的照顧付擔,也沒有就「高供養比率」和「人口老化」而衍生的各種照顧需要作任何長遠規劃,報告書反而則重於發展「四大支柱行業」和「六大優勢產業」的人力資源配套,這種產業化的發展策略,實忽略了社區經濟的發展重要性,沒有考慮「社區照顧行業」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其實,「照顧行業」的發展除可製造就業機會外,亦令社區中的老弱得到適切的照顧;而以社區為本的照顧工作亦有利婦女兼顧家庭和就業,長遠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當然,這項工作必須要特區政府作出承擔,投放資源,並確認「照顧行業」中的從業員,如:社區褓姆的勞動是一項「工作」,令老弱得以照顧,而從業員亦可得到應有的報酬。

 

          基於上述提及的各重點乃影響香港長遠利益和社會發展,新一屆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必須為將來的人口政策作出具體回應。就著「鼓勵生育」及「提高女性勞動人口」兩方面的關注,本聯席有以下幾項政策建議,謹希望委員會能以此作為參考﹕

 

  1. 參考各地區的鼓勵生育政策,政府及商界應分擔家庭在兒童照顧上的責任,當中包括:經濟支援、社區照顧支援及勞工法例的配合,三方面作全面配套,方可以減輕家庭及婦女的付擔。政府應設立「全民照顧兒童津貼」,減輕因照顧兒童產生的經濟壓力。

 

  1. 要提高女性勞動人口,政府必須切實回應照顧者面對的矛盾,讓女性可以同時兼顧就業及家庭。政府應增加資源,增加託兒服務的名額,減低託兒服務的收費,配合社區褓姆「職業化」的發展,令兒童照顧的責任得以分擔,照顧者可以選擇進入勞動市場。

 

  1. 檢討現行影響照顧者或婦女就業的勞工法例,政府應增加產假、侍產假,增設家庭照顧假期,推動彈性上班時間,立法減低工時,建立一個家庭友善的工作環境,為香港人的福祉發展經濟,而並非為經濟發展而發展經濟。

 

 

聯絡人

街坊工友服務處                    陳湘雯小姐:9339 8130

天水圍社區發展網絡            陳緯綸先生:9757 9075